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发布 2024-04-07 07:55:12 阅读 6260

字数:2540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issn号:1009-2099 2017年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长期从事数感研究的英国学者朱丽娅·安吉莱瑞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一书中指出:“教师不仅要努力让孩子们学会灵活熟练地运用数字,而且要让他们意识到了解数字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他们根据已知的计算结果来理解新问题,我们把孩子们具有的这种对数字之间关联的意识以及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称为其对数字的‘感觉’或‘数感’。”现在的数学学习素材越来越生活化,“生活”走进了课堂,数学知识更多地**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一年级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旺盛时期,以后逐渐减慢。所以,一年级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等训练极其重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转变理念,从做“数学”到玩“数学”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他们的注意力大概就是10-15分钟左右,而后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将他们的数学学习单纯变为老师讲,学生听、做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荡然无存,学习效果也无从谈起。因此,在升学之初,我首先请学生家长为孩子们准备了三套学具:

一是雪花片,二是正方体小木块,三是带有数字的长方体木块。学习数数时,让学生把带有数字的长方体木块按数字顺序搭建起来,根据要求抽出数字,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训练了孩子们数数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专注力,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后,老师给出4个数字,如”,学生根据这4个数字利用加减法算出积木中自己想抽取的数字。

列式:1+4+7+9=21(这样就可以抽取21)

列式:9-7+4+1=7(这样就可以抽取07)

二、注重学具操作,培养心理意向。

从我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历总结来看,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不是反应迟钝,也不是理解力差,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难的是:他们没有把数字与视觉材料相联系的心理意向,也就不可能根据“想象”的情境来解决数学问题。于是我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之初就特别注重孩子们“心理意向”的培养,希望孩子通过老师的训练能将数学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图形相联系。

在计算时能通过想象的物体来运算,当然,要达到这一步,必须要让孩子们经历用实物进行运算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更多地注重于学具的操作。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对计数单位“个”“十”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有清晰的认识,我首先让孩子们一片一片地数,数出100片雪花片,其次让孩子们每10片放入一个小袋子里,最后把10个小袋雪花片放入一个大袋子。在孩子们完成操作后让他们用语言把操作过程表达出来,紧接着我又让孩子们把雪花片全部倒出来,自己一边说着一边操作,再次把雪花片按要求分装。完成操作过程后让孩子们尝试用数学语言把操作过程表述出来,最后总结出: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只能单一地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当孩子们在完成“十几减几”的计算时,当遇个位不能减时,注意力就只会放在个位上,而不是把注意力分散到十位上,借十来减。也就是大脑中不会出现十位上的数字这个意境。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建立意境,形成意向。

如,计算14-9,先让孩子们拿出14片雪花片(一小包加4片),从4片里拿走9片不够怎么办呢?孩子们在矛盾冲突中就会想到从一小包(10片)里拿走9片,还剩1片,再把1片和4片合起来就是5片,所以14-9=5。当孩子们在反复的操作与表达中,意境就建立起来了,以后遇到类似题时,就会把相应的数字与视觉图形相联系,根据“想象”的情境来解决问题。

当然,孩子们在脑海中想象这些物体从而进行计算是长期训练而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坚持不懈地注重学具操作,让抽象的思维变成形象直观的思维。见到任何数学问题都能在脑海中形成图像,建立起心理意向,再让学生把头脑中再现的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这又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三、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发展数学感知能力。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数学教材非常注重选用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能把数学知识在活动中体现出来。

如,在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节课,让孩子们用雪花片拼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接着让孩子们用拼好的面组合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孩子们在拼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一样才可能拼面,长方体、正方体一定是由6个相同的面围起来的,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问题的数学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求相差数,孩子们理解起来更难。又要读懂文字、理解题意,还要根据问题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于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解决此类问题时,教孩子用“○”不同颜色的雪花片摆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通过一一对应排列起来。这样孩子是很容易看出相差数在**、是多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后,我又尝试让孩子们用简单的线段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此时,孩子们对数的感知能力要求就更高了,数字大的线段要画得长一些,数字小的线段要画得短一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们画的线段图越来越标准了,越来越符合题意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坚持不懈長期循环反复地训练,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数,体验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算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灵活解决数学知识的策略。

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作者 孙晓冬。数学大世界 中旬刊 2018年第11期。摘要 数感,是学生重要的数学素养,对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数感的培养是一个连贯 持续的过程,应该从一年级抓起,逐步让学生的数感 丰满 起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一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数感培养 一年级 依托教学 多种形...

谈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作者 黄岚。摘要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 数量关系 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小学一年级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始,是培养学生数感良好的契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 操作 交流 解决问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摘要 数感,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现象,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具有良好数感的人,能够对数的认识和运算做出准确 迅速的反应。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要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其良好的数感。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数感 培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中,我们发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