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标准试卷答案

发布 2024-04-04 20:50:10 阅读 1553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1)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1)

3、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3)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4)

5、“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4)

6、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5)

7、(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7)

8、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10)

9、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42)

10、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42)

11、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3)

12、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46)

13、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47)

14、(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48)

15、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49)

16、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50)

17、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以及有关软件。(51)

18、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52)

19、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53)

20、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55)

21、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56)

22、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57)

23、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又要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风格)协调一致。(63)

24、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67)

25、在第一学段数的认识中要求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16)

26、在第二学段数的认识中要求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21)

27、在第二学段数的图形的认识中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23)

28、在第二学段数的图形和位置中要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5)

29、知识技能方面阐述了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8)

30、第一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10)

二、选择题。

1、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 b )(53)

a、3-4题/分 b、1-2题/分 c、2-3题/分 d、8-10题/分。

2、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体现( a )的过程。(64)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c、“建立模型─求解验证d、“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检验”

3、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 c )的意义。(11)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4、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 d )、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13)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5、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在图形和几何中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b)等几何体。(18)

a、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b、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c、直角、锐角和钝角d、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

6、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握( a )不同层次的要求。(52)

a、“了解、理解、掌握、应用” b、“经历、体验、探索”

c、“了解、理解、掌握d、“经历、体验、探索、应用”

7、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 c )的过程。(64)

a、“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 b、“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

c、“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 d“合作交流-实践检验-推理论证”

8、( d )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68)

a、文本资源 b、社会教育资源 c、生成性资源 d、信息技术。

9、( b )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72)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10、( d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3)

a、教学活动 b、教学活动 c、学习评价 d、课程内容。

三、简答题。

1、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关注哪几个不同的层次?(54)

答:第一,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通过画图进行尝试;

第二,学生能否列举若干满足条件的长方形,通过列表等形式将其进行有序排列;

第三,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生能否发现长和宽变化时,面积的变化规律,并猜测问题的结果;

第四,对猜测的结果给予验证;

第五,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一般性问题,如,猜想当长和宽的变化不限于整厘米数时,面积何时最大。

2、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49)

答:(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3、在数学课程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这里数感的含义是什么?(5)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四、论述题。

1、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被细化为哪四个方面并阐述这四方面内容。(8-9)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施数学教学活动。(42-52)

答: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 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7.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数学新课程标准

二 关于目标。根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标准 中不仅使用了 了解 认识 理解 掌握 灵活运用 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 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1 课程性质 基础性 普及性 发展性。2 理念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呈现层次性和多样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 引导与合作者 学习评价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与作用。3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答案

14.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 教 与 学 活动中的各种资源。15.模型思想 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16.在学生理解并能正确应用公式 法则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 计算器 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17.几何直观 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18.数感 主要是指关于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