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发布 2019-04-25 01:04:37 阅读 9133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

一、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

二、表现手法:

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

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

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

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虚实相生。

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

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

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语言特色。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一段等。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2019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点拨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2.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解答古诗鉴赏题,要正确理解题意题旨,正确理解专业概念,紧密联系具体诗句,灵活迁移课内知识,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解答时如果能够理清答题思路,可以使答案针对性更强,鉴赏更加准确。下面从十个方面解析诗歌鉴赏题...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题目类型。诗歌。典型例题。诗歌描绘了公式 什么意象 意象特点 怎样的意象?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1分咬定青山不答 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析诗放松,立根原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模式 诗歌描绘了的歌意在破岩中。千意象 步骤一 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意象。诗人...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典故总结

两姓联姻。哀鸿哀伤苦痛 流离失所。抱柱坚守信约。班马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问鼎篡夺政权。请缨杀敌报国。西汉武帝时,南越王请求与汉和亲,武帝打算乘机说服南越王归附汉朝。谏议大夫终军主动请求说 请您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会把南越王绑来送到您的殿下。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常。唐 杜甫 可叹诗 天...

诗歌鉴赏答题

考点 1.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感情。理解情景型 提问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模板 诗歌描写了 名词,描写景物的词,表时令,季节的词语 的景色。通过对 的描写 动词,形容词,景物的特点 抒发 表达 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如 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暴风雨来临前...

2019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2 诗歌鉴赏题。考纲陈述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 准确解读文本 在了解 诗家语 多省略 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 上看 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 某一词语 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经过近几年的完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已经走向成熟,臻于完美。仔细揣摩,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思路清晰,题型成熟。如果能依据命题思路,挖掘内在规律,强化答题思路,那么一定能答到点子上,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如果能根据命题题型,探索答题技巧,加强答题规范,那么就一定能答得规范些,提高得分率。一 含义类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哲理诗专题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 中。哲理诗专题。高考回眸 2009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 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1 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 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