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技巧梳理 全

发布 2019-06-04 11:57:37 阅读 7461

一、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往往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

二、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有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可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表现手法。

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