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相关制度

发布 2019-07-02 11:02:57 阅读 2213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程序及操作方法。

为使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理想的效果,必须科学地设计辅导程序,对辅导题目、主题分析、目的要求、课前准备、操作过程,及总结和建议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安排。

一)辅导题目。

题目是主题的标识,它蕴涵着一堂辅导课、一次主题班会或一项课外活动的中心、主旨及基本内容。比如“学习中的苦与乐”要学会宽容”“给自己画像”“我最崇敬的人”“我的理想不是梦”

拥抱大自然”“快乐的双休日”“愉快的假期”等活动题目,都涵盖着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及理想的活动效果等。新鲜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辅导题目或活动题目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增强辅导活动的导向性和实效性。

二)主题分析。

主题即辅导活动的中心,亦即活动内容的核心。主题分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揭示辅导活动的中心、主旨,明确重点、难点或疑点;(2)阐明辅导活动的原因及相关的理论依据;(3)明确辅导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三)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活动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目的要求既是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活动过程和程序设计的前提依据。

辅导活动的中心、主题主要是通过目的要求来体现的,可以说没有目的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确定辅导活动的目的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辅导活动的结果使小学生内在心理状态所发生的变化,比如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思想情感、人格品质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明确活动过程对小学生的智能结构和人格结构的影响,比如学会什么,掌握何种技巧,提高何种能力,形成怎样的人格特点;(3)目的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检查。

四)课前准备。

准备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设计的过程,要根据辅导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创造条件,确定活动场所,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事例,设计问卷,制作挂图,准备录音带、录像带等,从而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其中有些准备工作可要求学生自己做。

五)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是指对辅导活动中的方法、步骤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认真执行的过程,包括导入课题、活动与训练、活动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渗透法和课外指导法等。操作过程是程序设计的物化过程,是达成活动目的、获得理想效果的中心环节和决定因素。

六)总结和建议。

总结是指教师对辅导活动中同学发言、集体讨论的意见及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富有指导性的结论,可概括为几点或几个方面。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思想行为提出相应的希望和建议,以调节心态和指导行动。

小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

一、辅导室工作人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按时下岗。(本校暂定周三中午:12:00-1:30)

二、辅导室卫生由当日咨询人员负责打扫,要求整洁舒适。

三、辅导人员接待来访者时,必须热情周到,想人所及。

四、辅导人员在咨询或者辅导时,须学会倾听,做好记录。

五、辅导人员在分析问题时,要做到客观、仔细、耐心。

六、辅导人员要及时整理来访者的材料,并做好分析与总结。

七、辅导人员要为来访者严守个人秘密,违者后果自负。辅导人员若不能当时解决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行约定时间解决。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向领导反映。

八、辅导室在一定时期内要将咨询或者辅导情况归档,备以后查阅。

九、辅导人员遇到确有心理问题严重到精神问题者可介绍到他处就医。

十。一、辅导测量用表不可外借、复印,由咨询室统一管理使用。

十。二、辅导人员要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室内公共财产,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室如家。

十。三、对非工作人员,非辅导人员要阻挡入室。工作完毕,关好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十。四、被辅导者应秉着三“诚”态度即:“诚实”、“诚恳”、“诚心”。不得以玩玩的心态来对待。

十。五、被辅导者在接受辅导人员的辅导过程中,应该虚心认真的和辅导人员进行交流,讲述自己即将或者要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潭村小学心理辅导制度

一、 心理辅导领导小组:

组长:叶翠萍副组长:郭桂芳。

组员:区碧萍何瑞群何淑英苏佩莹王丽婵、李万江

二、工作宗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心理咨询小组,使之成为沟通学生思想的窗口。

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调节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准备,集思广益,使每一节课都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同时带动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要有确定时间专门**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要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更生动、更活泼,学生的情感有所体验,行为得到矫正、强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要继续加大活动和游戏的份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做到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其次要充分利用电视、录像等手段,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在课堂中**有助于身心放松的**,使学生在愉快、放松的过程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再次是把心理测验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自身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

2、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完善心理教育课这个主渠道,还要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信息联系,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加强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年级主任的联系,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帮助年级主任

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并为班主任更好了解学生,管理学生提供反馈,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组织做好每学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3、建立个别心理辅导制度。个别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促进全校健康心理氛围的营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不断学习心理辅导知识,完善心理辅导技术,更深入地、多侧面多渠道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情况,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

2) 安排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时间,促进心理咨询合理化、规范化。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与学生咨询的时间,制定个别心理咨询时间表。

3) 建立特殊生辅导档案。

二、 工作原则心理咨询的原则是心理咨询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它可使你更好地了解心理咨询。

1、 整体性原则心理咨询小组成员要发挥整体性优势。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多方协作,共同为心理健康教育出谋出力。

2、 信赖性原则:通过诚挚的服务使学生消除顾虑。

3、 艺术性性原则,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的咨询氛围。

4、保密性原则:全体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工作人员要有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才会取得服务对象的信赖,才能使咨询工作更富有生命力。

5、交友性原则要求工作人员与咨询者交朋友,互相以自己的朋友身份出现,这是咨询工作顺利进行并富有成效的重要保证。

6、预防重于**原则要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全体师生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做到以预防为主,预防和**相结合,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7、实事求是原则,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在工作中要以事实为依据,既不夸大,也不淡化,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马山镇小学生素质评价制度。

一、学生素质评价的意义:

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定向功能,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更为直接地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社会对学生评价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局面还未完全打破,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分分计较”的现象还时时存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好名次,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方面素质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缓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竞争,为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创设条件。

二、评价内容:

1、评价科目:道德认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语文、数学、常识、体育、**等学科。

2、评价方式:实行“学科等级+个性特长+激励评语”的三维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和文明言行的形成。等级是指学科学习成绩达到的程度,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评语指学生的操行评语。

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姓名。班级 五年级。性别女。年龄11岁。基本情况。她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 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初步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心理辅导个案,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肯定他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他的不足,在缺点中寻找他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就事论事,对症下药,帮助他慢慢克服种种毛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与方法 案例介绍 沈丹,女,9岁,小学三年级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作者 佚名文章 网载点击数 6126更新时间 2007 4 4 一 基本情况。辅导对象 刘欢性别 女年龄 11岁年级 四年级父母文化水平 小学。二 主要问题。性格非常内向 有很强的自卑心理 思维迟钝。三 分析与诊断。就读于沙洋师专附小的刘欢,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时回来做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