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19-07-31 23:15:37 阅读 8173

1、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存在哪些伦理问题?应如何解决?

1) 伦理问题。

实验性欺骗 ②被试的隐私权问题 ③被试的心身健康问题。

2)指导原则。

应避免那些可能引起极大不安和痛楚的实验。

最好不使用欺骗手段,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研究过程中被试的不安情绪如果很强烈,可以退出研究。

研究后应尽量消除被试的不适情绪。

研究中的个人材料要保密。

研究前要征求被试的意见,自愿参加研究。

2、 社会心理学的三大心理学**是什么?

3)社会心理学的**。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拉扎勒斯、斯坦达尔、冯特。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迪尔凯姆、勒邦。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与行为主义学派。

4、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v 危机原因:

理论定向问题—个体主义:由于社会心理学研究长期以个人为中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忽视个人是社会的成员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也难以将这门学科应用于社会。

研究方法的问题—实验法的局限。

社会期望过高。

5、 目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v 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将更多、更繁荣。

v 强调应用这个倾向越来越明显。

v 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学家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他们的研究,也就是说他们常常把研究从实验室控制下的环境移向现实生活,现场研究增加了。

v 寻求社会心理学的更完整,一般的理论。

1、 社会化的种类有哪些?

1)根据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

基本/早期社会化 primary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童年时期的社会化,主要是让儿童掌握语言,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认知能力,还要使其掌握行为规范并学会与周围的人们建立感情,当然也少不了让其确立到得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预期社会化 anticipative socialization

是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

发展社会化 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成年后的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也是个体成年后的一种社会化,较为特殊,是个体舍弃原有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新学习新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主动的再社会化;二是强制性的再社会化。

反向/逆向社会化 inverted socialization

指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传递给年长的一代,也称之为“文化反哺”。

***化antisocialization:

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偏离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之为不完全社会化或顺应不良;而把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称为***化。

***化主要有两种类型:

1. 1. 无理性型。

这类***化的结果是有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接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公认的规范相对立的,并且其行为也直接危害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生活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1. 2. 有理性型

结果不利于社会上少数人而利于社会上的多数人或者表面看不利于现在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社会化,是有理性型***化。

2)以社会化的内容为标准。

生活技能社会化。

包括生活自理技能和谋生技能。

政治社会化。

是个体学会现有政治制度所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道德和法律社会化。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法律准则和道德、法律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法律行为的过程。

社会角色社会化。

社会角色是由于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性别角色社会化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是由社会模塑的 。父母及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所在。

民族社会化。

把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之具有本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共同心理特征)

2、 简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论的主要内容。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序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0--1岁婴儿期)感觉阶段。

2.自主与怀疑(1--3岁)肌肉发展阶段。

3.主动与内疚(3--6)性器官阶段。

4.勤劳与自主(6--12)潜伏期。

5.认同和角色混淆(12--20)从儿童向**的转折期。

6.亲密与孤独(20--40)成年早期的发展阶段。

7.生殖与停滞(40--60)

8.自我整合与绝望(老年期)成熟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根据这个理论,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

3、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认知 1、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定义。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包括对他人、对群体、对人际关系,也包括对自己的认知。

(知人、知面、知心)

1 就认知对象而言,社会认知指的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知。

2 社会认知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心理活动,而不仅仅局限或等同于其中的某一过程。

3 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基本过程。1)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社会知觉又称对人的知觉或人际知觉,是社会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认知过程的第一步。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

2)社会印象impression

社会印象是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印象不象社会知觉那样单一和零散,它具有综合性。

印象整饰:有意识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称为印象整饰或印象控制。

3)社会判断social judgements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体看法,而推论则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3、 总体印象形成模式有哪些?

1)加法模式。

人们的总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那么他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就越差,也越难为人们接纳。

2)平均模式。

安德森(anderson,1978)研究发现,有些人在总印象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3) 加权平均模式。

加权平均模式。按照这种模式,人们除了看重影响力很大的极化特性之外,还通过平均所有特性去形成一种综合的印象。或者说,人们对他人身上极化特性会采取增加模式做出评价,而又依据平均模式去综合对方的所有特性。

安德森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能够比较有效地说明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情况。

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先按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然后再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

先行信息和否定信息的加重作用。

如果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传达消极否定信息的特性比传达积极肯定信息的特性更能影响印象。安德森说,不管一个人具有其他什么样的特性,一种极端否定的特性会使人产生一种极端否定的印象。

4)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这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

3、社会知觉偏差有哪些?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没有首因效应普遍、明显)

对于首因、近因矛盾的解释:两种信息连续还是断续;熟人和陌生人;个性特点的影响。

前提:a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

b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估其所有的特点。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要有明显的实用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注意研究工具的适用性 目的 寻找群体间的不同特点,为实际工作提供符合规律的 有价值的信息。3.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1 被试者 受试者 对被试者的欺骗性 为了保证受试者的真实性 自然性,常需要欺骗被试者,这违背了一般道德准则。所以,职能采取一些折中的措施,在保证达...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论。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路径。三 社会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四 如何开展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一 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二 无关变量不易控制。三 期待效应。四 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