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布 2019-08-20 17:49:57 阅读 9890

* 要有明显的实用意义。

根据实际情况,注意研究工具的适用性;

目的:寻找群体间的不同特点,为实际工作提供符合规律的、有价值的信息。

3.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1)被试者(受试者)

对被试者的欺骗性:为了保证受试者的真实性、自然性,常需要欺骗被试者,这违背了一般道德准则。所以,职能采取一些折中的措施,在保证达到实验目的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欺骗性。

个人隐私的侵犯:当研究涉及到个人经济、性行为、宗教信仰、才能、诚实等问题时会影响被试者的隐私。真实资料是准确结果的保证,但这可能是对个人权利的粗**涉。

所以,要保证不得泄露个人的秘密。

被试者的痛苦:有些受试者可能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也可能承受紧张、恐惧等。例如,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曾使成熟、镇定自若的商人,变得痉挛、口吃,精神几乎崩溃。

金巴尔多2023年做的关于监狱问题的试验,“犯人”与“看守”在试验开始后两周均出现了异常行为。

试验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避免可能引起极大不安与痛楚的实验;

尽量在试验中不使用欺骗的手段;

如被试者出现剧烈的不安,应给予其退出试验的自由;

试验结束后,应努力消除试验可能造成受试者的羞耻感与不适情绪;

对任何试验中的个人材料保密;

如有可能,事先告知试验目的、过程,征求其是否愿意参加。

2)实验研究的倾向问题。

1)实验者研究的倾向性。

指实验者的愿望、评价、态度及行为趋向等;

容易影响被试者;

克服方法:双盲法,被试与实验者均不知实验设计的目的;

将实验情境同一化、规范化。

2)被试的倾向性。

指在试验的情境下,被试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大部分被试想做出社会能接受的反应,甚至取悦实验研究者,故意给他们留下好印象。

通过下列途径可降低被试的倾向性。

不暴露被试的姓名;

伪装因变量的测量;

让被试觉得自己是实验者而非被试者;

利用非强制性测量方法收集被试的反应材料。

3)价值中立问题。

对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有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应坚持价值中立;

也有些学者认为社会研究根本不能实现价值中立,排除主体的旨趣及其他主观因素。

韦伯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问题的选择总是与价值无关;

研究过程中作出结论时不应受自己的价值观和物质利益的左右。

价值中立作为一种从事科学**的规范性原则,即研究者所持的立场,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和自主性,那些“价值中立”不仅是现实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

在科学研究中,不能用价值判断替代事实判断。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1.难以通过直接观察发现规律。

2.不易控制无关变量:不让试验对象了解实验设计。

3.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的存在: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影响研究结果。通过“双盲”法避免。

4.不易控制测量工具的误差。

三、社会心理学的一般步骤。

问题的确定:针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之需(具体化、条理化)

查阅参考文献。

研究设计(方法工具时间安排过程样本对象)

资料或数据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总结研究结论。

分析研究的效度:

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效度。指研究操作是否有把握解释研究结论,研究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的评价指标。

内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例:对100个样本研究对南师大所有学生的行为进行解释的可信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研究情境以外的程度。例对南师大的若干样本的研究结论,去解释江苏省大学生的行为的可信程度。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分类。

基础研究:目的:获得普遍原理,发现、验证、发展理论,完善学科体系。

应用研究:目的:解决实际问题,将基础研究的理论付诸实际,检验其可行性,发现实际中的理论问题提出新课题。

行动研究:具体即时的应用,研究即实践,研究者参与并与被试互动。

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重概念、假设构成的模型及其演绎结果;用统计分析进行数量描述;中立立场。

定性研究:遵循现象学;重过程对现象的整体解释;对事件的语言描述;价值介入。

五、具体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

控制一切估计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有目的、有组织地操纵某个因素,查明被试者心理效果和影响。

实质:操作与控制变量★

功能:使自变量的变异尽可能地大,误差变量尽可能小,有效控制无关变量★

1)实验室实验: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特点: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其说服力强,但真实性较差。

2)自然实验:利用现存的团体,在自然条件下控制条件进行试验,对于由此产生的相应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需要与有关方面建立协作关系,而且控制条件和施加实验措施不如实验室方便,但接近生活的真实情况。

3)模拟实验:研究者设计的一种人为情境,是对社会情境的模拟,探索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的发生与变化。如果未被觉察是模拟,其反应是真实的,也是可信的。

实验研究的有关概念★

被试:参与实验研究的人。

主试:研究者本人或协助操作实验变量的人。

自变量(操作角度:实验处理):操作的条件、因素、特征。

因变量:检验实验处理的效果而设定的观测变量。

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人。

控制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性质上接近、不接受试验处理的一组人。

实验设计的常用符号。

x:自变量。

o:因变量的观察结果。

r:随机分派,难以对被试随机分组时为准实验设计。

c:主试控制的无关变量。

s :自变量的人为变动。

s :因变量测试结果的变异

s :无关变量的变异。

s :误差的变异。

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途径。

排除无关变量或使其保持恒定。

将被试随机分组。

区组设计(被试内设计):将被试按三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比较三种不同说服方式对改**度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统计。

多因素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设计。

实验的基本设计。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实验组:ro1xo2

控制组:ro3_o4

试验组控制组仅有后测设计。

实验组:rxo1

控制组:r_o2

所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组: 前①ro1xo2无前 ③ rxo5

控制组: 测②ro3_o4测 ④ r_o6

注意:被试者应是随机的。

实验必须设立对照组。

两组组员的条件应尽量相等或相仿;

区别在于实验组接受实验措施,而对照组则不接受特殊的实验措施。

2.调查研究。

研究者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性质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材料、统计分析,作出结论。

1)访谈法。

优点:资料完整、深入、避免走题、控制情境。

缺点:不够客观、访谈员与被访者的互动、不便回答敏感问题。

无结构访谈:问题限制小,被访者自由表达。

结构(标准)化访谈:口头填答问卷。

半结构访谈:介于两者之间。

2)问卷法。

问卷★:由可以作答文字叙述的问题系列构成,用以收集有关事实、态度、意见。

量表★:对事物赋值的尺度,将事物数量化为某种规则,由反映程度性的问题组成。

测验★:泛指心理测量的程序与工具。

问卷设计的原则★

理解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选题排他性原则。

选题尽涵性原则。

定性研究的基本过程★

研究问题的界定。

研究现场的选择: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确定标准,凡符合标准的都可作为研究对象。

进入研究现场:取得研究对象的信任。

收集资料。资料分析。

3.参与观察法。

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按参与者的程度分为:

完全参与者。

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完全的观察者。

六、研究样本的选取与测量工具的使用。

1.随机抽样。

是概率抽样的应用,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被抽中的概率是相等的。使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结构,使样本对总体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抽样误差:样本综合指标的值与相应的总体综合指标的值可能相差的范围,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受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抽样数目、抽样的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等距(系统)抽样。

2)分层抽样:按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为层,在分别于每部分随机抽取样本。

3)阶段抽样:总体由各级抽样单位(集团)组成。

2.非随机抽样。

最大差异抽样:关注总体中的不同单元。

典型抽样: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单元。

同质抽样:样本的同质性高,如滚雪球方法。

七、如何理解心理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效度:根据测量结果对测量对象解释的有效性程度;类似于物理测量的准确度;效度是核心;

信度: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或可靠性程度;相当于物理测量的精确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两者是针对心理测量结果的指标。

提高测量信度与效度的方法:

延长测验长度。

难度适当的题目。

测量目标操作化。

1)现场调查:结合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调研的方法。可针对人们的情绪、动机、需要等心理状态,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广泛调查,以收集材料并加以分析归纳。

应尽可能使气氛融洽,使人们的心理状态能自然反应出来。

2) 现场观察:围绕团体生活的正常活动进行的系统观察,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

优点:对研究的团体未施加任何外来的影响,也掌握生动的实际材料,现实意义大,资料可靠性较强。

缺点:任何团体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很难将成果用于其他团体中去;

注意:进行连续性观察:对同一对象的同一问题作多次观察;

轮换观察:对统一课题变换几次对象进行重复观察,以验证同一类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是否有同样的变化;

隐蔽性观察:观察活动力求不使被观察者察觉,使被观察者的心理活动自然流露出真实的变化。

3.档案研究。

收集历史上所记载的某个团体或个人的心理活动的资料,加以分析,从中寻找社会心理活动的规律。

这是一种静态性的研究。

4、心理测验。

是一种引起行为的工具,需要制定测验用的材料,称为“量表”

5.相关研究。

研究者试图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是否有关。严格来说这并非一种研究方法,而只是对各种研究结果的处理。

相关研究的不足:

提供的材料说明因果关系时常模糊不清;

观察到的变量间的关系也可能根本不存在,而事实上是由另外的未知因素造成的。

三、研究的具体进程。

1.选择课题。

1)选择时代感强,现实意义大的课题,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2)选择有理论意义的课题;

3)选择研究者熟悉,且感兴趣的课题,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4)选择的课题要具体明确,不宜过大;

5)对紧迫性,范围大,不容回避的课题,应有计划分阶段解决。

2.制定研究计划。

1)控制条件:除研究因素外,使其他条件相对稳定,以避免其对研究结果发生干扰作用,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论。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路径。三 社会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四 如何开展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一 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二 无关变量不易控制。三 期待效应。四 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复习

1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存在哪些伦理问题?应如何解决?1 伦理问题。实验性欺骗 被试的隐私权问题 被试的心身健康问题。2 指导原则。应避免那些可能引起极大不安和痛楚的实验。最好不使用欺骗手段,可使用 角色扮演 的方法。研究过程中被试的不安情绪如果很强烈,可以退出研究。研究后应尽量消除被试的不适情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