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群体活动

发布 2019-06-01 20:11:17 阅读 7925

第一节群体行为一般问题。

第二节群体内的沟通。

第三节群体内的冲突。

第四节领导行为。

第五节权力与政治。

课程**要求。

说明:回答问题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论述有新意,而且有道理。2008—2010年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事件,也出现了很多引人关注的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中,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也有些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请你:1.选取其中的某个人物,论述:(1)他/她做了什么特别的事情,(2)并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他/她的做事和行为进行分析,(3)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不少于)

2.选取其中某个事件,论述:(1)该事件的大致过程和结果,(2)并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对该事件进行分析,(3)并说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不少于)

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

社会行为是所有行为中最大的奥秘。我为此不得不研究了一辈子。但我仍然不敢假装全部都理解了。我可能对一个人已经了如指掌,但我仍然不敢说,他在一个群体中首先会做些什么。

疯狂对个体来说是例外,但对群体来说是规律。

f.尼采。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正式的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使员工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非正式群体的分类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

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

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

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

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

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第三,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心

小资料:一则实例的启示

广东省中山市xb公司原总经理d先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从内地来到中山市闯天下,应聘进入当时一个规模很小的工厂的xb公司工作。d先生凭自己的能力和独特的魅力,在厂内的地位直线上升。然后,他带领一班人,搏杀商场,使公司靠拳头产品在短短几年内声誉全国,企业规模和利润剧增。

但是后来d先生与公司在分配问题上发生争议,经多方努力,无法调和,致使d先生辞职,放弃了自己的名誉、地位和待遇,移身东莞市白手起家,创建了bb公司,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之一是xb公司一批部门经理集体跳槽加bb公司,原因耐人寻味:“金钱不是一切,我们觉得跟着d先生干事业舒服,他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第一,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第二,运用**导向引导

第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鼓励积极型、转化中性型、限制消极型、瓦解破坏型”

社会性虚度”

这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ringelmann)所作的拉绳实验提出的理论。

林格曼想比较,人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在群体状态下工作更努力。他起初假设:

群体拉绳子的力量,应该是每单个人拉绳子力量的总和。

也就是群体绩效会等于个体绩效的总和。

于是,按照他的假设:

3个人一起拉绳子的总拉力,应该是每个人单独拉绳子时平均拉力的3倍。

8个人一起拉绳子的总拉力,应该是8倍。

3人的总拉力(160÷63=2.5倍)只是个人平均拉力的2.5倍。

8人的总拉力(248÷63=3.9倍)只是个人平均拉力的3.9倍。

实验的结果与预期相反:

在群体作业时,个人工作的效率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后来类似的实验都支持这个实验的发现。证明了群体规模越大,每个人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小。群体规模的增大,与个人的绩效是负相关的。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所谓的“社会惰化”效应。

原因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群体成员可能认为其他人会偷懒,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因此自己也就减少了努力;

另一种解释叫做“责任分散”,即:

个人投入与群体产出之间关系模糊,群体活动的成绩不能归结为具体某个个人的作用,个人努力难以衡量,与个人的关系不大,故而个人降低了努力的水平。

换句话说,就是当个人认为自己的贡献无法衡量时,群体的效率就会降低。

可见,工作群体中的这种“社会惰化”效应,对于组织行为学来说意义重大。如果管理者想借助群体力量,来强化士气和工作群体的话,必须保证个体贡献与群体绩效之间关系密切,提供个体衡量自己努力程度的手段,便于个人衡量自己努力的结果。

在下述三种条件下,两种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同质结构的群体:

工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当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时;

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异质结构的群体:

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因为需要有各种能力和各种见解的人;

在作出决策时,因为异质结构的群体成员能进行更深入细致分析,易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

[思考题]

(1)项目小组表现出哪些群体动力方面的特征?

(2)你认为张东如何处理项目小组出现的问题?

谢里夫的实验。

实验在暗室内进行。

一个被试坐在暗室里,面前的一段距离内出现一个光点,光点出现几分钟后熄灭,然后让被试判断光点移动多远。

实际上,光点并没有动,但在暗室中看光点,每个人都会觉得光点在移动。这是心理学中典型的视错觉实验。

这样的实验进行几次,每个被试都建立了个人的反应模式,即觉得光点向右上方、向左下方或者向下移动等等。

随后,让这些被试一起在暗室内看出现的光标,大家可以互相讨论,说出自己的判断。实验反复进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对光点移动方向的判断逐渐趋于一致。

这就是说,群体的规范代替了个人的反应模式。

谢里夫的实验。

实验继续进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把这些被试重新分开单独作判断时,每个人并没有恢复他原先建立的个人反应模式。

也没有形成新的反应模式,而是一致地保持群体形成的规范。

这表明群体的规范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甚至这种约束并没有被人们意识到。

这种实验室中得出的结果,完全符合现实存在的群体情况。

霍桑实验中同样发现非正式群体中也存在一定的规范。

规范如果符合下列标准,将会被强化。

帮助群体生存并提供利益。

使群体成员的行为简化或可以预计。

帮助群体避免窘迫的人际问题。

表达群体核心价值或目标,明确群体的独特性。

角色是个体可以付诸行动的一个身份,是已建立的规范对这个身份的一定的期望。

角色同一性: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得一致性;

角色期待: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认知**于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期望。

角色领悟: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个体根据他人期望调节自己的行为。

角色实践:在角色期待和领悟的基础上,个体实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同事所完成。

阿希的“三垂线实验”

他制作两张卡片。

a卡片上画一条竖杠。

b卡片上画三条竖杠。其中,中间那条与a卡片上的竖杠一样长。

然后,让每组9个大学生参加实验,让大家比较三条直线的b卡片上哪条直线与a卡片上的直线长短相等。

在正常情况下错误的概率小于1%。

亚什他们反复多次作了实验,而且这些被实验的人互相并不认识,都是临时找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什么一个组织的成员,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约束力和规范。

尽管如此,实验的结果表明,有37%的实验者放弃的了自已的正确判断而顺从群体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事后问他们原因时,他们都说受到群体的压力,不得不跟大家一致。

但是,单人一组的控制实验时,则发现其中几乎没有一人判断错误。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当认知事物时,即使是是非对错十分明确的场合,个人的选择也将受到群体压力极大的影响。

既然是这样,那么在是非曲直并不明朗不清楚的情境下,可以想象,人们怎么能够不盲从他人、附和他人呢?

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

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因素

第一,对群体的信任度。

第二,对偏离的恐惧。

第三,群体的规模。

第四,群体的专长。

第五,个体的自信心。

第六,责任感。

第七,性别差异。

思考:从众是不好的吗?

作为管理者,如何应用从众心理?

1、组织中推行规范化管理措施及任务导向型激励手段时,积极听取群众代表意见,号召和调动大多数积极性,达成相关管理目标,此为“大雁领头式”从众。

2、在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挖掘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树立为典型和样板,通过其“承诺与一致”行为引导改善从众行为,达成润滑文化建设工作目标,此为“擒贼擒王式”从众。

3、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利用从众心理,拉拢多数拥护者,孤立少数反对者,做到令行禁止,此为“人数多数决式”从众。

4、在员工福利和文体活动项目上,以形式主义的方式让大家皆大欢喜,让大家热热闹闹获得小恩实利,由此感激努力,此为“欢天喜地式”从众。

5、做个别问题员工在利益问题上的思想工作时,暗示其所提条件会影响众人不满,已经跟大家平齐甚至超出了平均水平,在个人问题时,提示其要注意群众影响,此为“敲山震虎式”从众。

小资料挑战者号。

1986年1月是一个悲惨的日子,美国联邦宇航局做出了决定:发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结果,飞机发射73秒后**,机上7人全部遇难。

其中,6位是职业宇航员,一位是教师。这是航天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它打乱了美国的航天计划。1991年,莫尔·海德(moorhead)、佛伦斯(ference)和尼克(neck)专门对**委员会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

在当时温度低于安全允许的最低温度的情况下做出发射的决策是导致**发生的直接原因。

群体盲思(groupthink)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草率"的决策呢?实际上,决策时有分歧:两位高级管理人员积极支持发射,其他的管理人员也支持发射。

虽有人提出异议,不支持发射,但长时间没出事故的历史使支持产生了一种无懈可击的幻觉,他们要求反对者拿出绝对证据证明发射是不安全的。当然,谁都知道,绝对的证据是不可能得到的。迫于压力,反对者保持沉默,于是出现了一致通过的假象。

群体盲思(群体思维)(groupthink)

由于群体压力所导致的思考能力、事实检测和道德判断的退化。

主要症状。存在无懈可击的错觉。

群体成员在忽视警告时存在理性。

对于群体内在的道德存在无疑问的信任。

反对群体的人被刻板地认为**、愚蠢和懦弱。

对于任何质疑这种刻板观念的成员都会存在直接的压力,忠诚的成员不会质疑群体前进的方向。

对于与任何群体一致的偏离都存在自我检查。

存在无异议的错觉。沉默被解释为同意。

第五章计划

组织层目标 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利润 成长等 个人层目标 职务升迁 收入 工作环境 成就感等 2 目标网路 目标与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与协调 3 目标的多样性 多重性 利润与市场份额等 4 目标的可考核性 定性 定量。5 目标的可接受性 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6 目标的挑战性。三 目标的作用。1 指明工作方...

第五章计划职能

第五章。计划职能 第一节计划概述。一 计划的定义。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作的综合的统筹安排。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从目前通向未来目标的道路和桥梁。计划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 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制定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二 计划的目的。...

第五章小组工作方法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概念 类型与特点。小组工作的概念。也称为团体工作,是一种以小组活动形式 两个或更多的人 开展的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 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一 小组工作的概念界定。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按照...

第五章文明施工措施计划

第一节文明施工目的。现场文明施工的水平,是项目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促进施工质量 施工安全的有效保证措施,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良好载体。我们一定要以实现建设单位宏图为目标,精心施工,为社会奉献精品。第二节工程形象策划。1 战略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树立企业整体形象出发,规范员工...

第五章管理的领导职能

一 领导者素质及条件。个人品质或特征决定领导者领导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领导特性理论 领导的品质是天生的,与实践无关。现代特性理论 领导者的品质和特征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步培养的。1 思想素质 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2 业务素质。知识 1 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 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

秘书实务第五章信息工作

6.信息提供的对象和方式是什么 答 信息提供的对象是 1 为本级领导机关提供信息 2 为上级领导机关提供信息 3 为下级机关提供信息。信息提供的方式有 简报递送 电报递送 传真递送 网络传送 报送 音像制品传递。7.信息简报编写的要求是什么?答 信息简报编写的要求是 标题醒目 主题集中 内容新鲜 结...

团体心理咨询总结第五章

第5章团体心理咨询的阶段及影响因素。1 团体咨询各阶段及其特征p141图。团体咨询一般都是由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 过渡阶段 规范阶段 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1 团体的创始阶段 这一阶段团体成员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安全感。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成员相互间尽快熟悉,增进彼此了解,澄清团体目标,订立...

第五章施工管理制度

第五部分施工管理制度。一 施工准备工作制度。一 施工手续准备。开工前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二 技术性准备。1 熟悉图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 包括技术领导 技术人员 预算 主要工种负责人 熟悉图纸,发现不符合政策 规范 安全规定和不便于施工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2 参加设计院作的设计交底,同时提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