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发布 2024-04-07 07:30:12 阅读 5726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是从幼儿园到正规学校教育的过渡期,很多习惯需要养成,科学教师利用学生的较大可塑性,正好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

一、思维特点。

一年级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一年级学生所能做的有:认识和列举多种多样的物体、识别和描述所有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

观察、比较是科学归纳概括之前常常需要进行的研究活动,通过这些初步的搜集资料式的研究,才能为得出科学结论做好辅垫。一年级的科学**活动只能是初级的科学研究活动,观察、比较又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因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科学思维过程是观察、比较。

一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能在观察、比较物体的过程中掌握物体的固有属性,但却不容易抽象出规律,如果要进行归纳意识的训练,需要用很简单的材料,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花费专堂课的时间进行研究,不能在课堂上附加其他无关内容。

案例。各种各样的笔》教学目的是发现铅笔上b、h数值的不同与铅笔书写深重的关系。是一年级上学期的课。

第一次听课时。仅一两个学生在表达中表现出了他们的发现,其他同学没有很好理解。课后问他们:

“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吗?”学生问:“什么是规律?

”第二次听此课,学生最后成功发现了铅笔上b和h的规律。

产生两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的设计,第二个课教师准备了课件、大量的学习材料、提供了较充足的时间。第一个课是常规上课,仅用了学具提供的学习材料、课上还了解了水彩笔。第二个原因是学生不同,第二个课用的学生是城区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第一个课用的学生是郊区的一般家庭学生。

另外,笔者曾有意买了深浅差别较大的铅笔做为礼物送给一个刚上学的孩子,试图引导他发现b、h上面数字的规律,但没有成功。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一年级学生运用观察、比较能获取很多内容,如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物体,所有物体(如动物)都具有可以识别的特征,可以根据物体(如动物)的特征来对其进行比较。因而一年级运用观察、比较的思维方法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在一年级一般特点强调五种感官的的运用训练。

在比较相同与不同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分类,思维跳跃性不是很大,可以在一年级进行简单分类的训练。这里的简单分类指的是根据一至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案例。螺丝钉和螺丝刀》教学中要观察尖头和平头螺丝钉和螺母,知道它们的工作特点。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

课上,学生对螺丝钉的结构特点描述得比较清楚之后,再让学生将螺丝钉分类,学生的观察加上一些生活经验,自然将螺丝钉分成了尖头和平头两类。

人的思维发展是连续的,但还是有层次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守恒、定量等的变化中,往往只注意其中的一个维度而导致判断错误。因而对于二元以上较复杂的思维,如多级分类、归纳概括的思维形式基本不适合在一年级进行。

在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后,再进行这些教学,学生较容易接受。

一年级科学教学中还要强调相互的交流,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描述性语言和感官经历。

二、语言表达特点。

一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在科学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

案例1各种各样的文具》一课是一年级上学期的课。本课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文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了解文具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一样文具:“老师告诉你怎样向大家介绍。首先告诉大家你观察的是什么。

”,然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学生描述不是很清晰时,教师说:“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吗?

”“好。”“你的铅笔是什么颜色的,铅笔上有什么?”在以后的学生发言中,老师说的一些话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很有帮助,如:

“她说得特别好,首先说:我观察的是尺子。”其间老师还说:

“要学会听别人说话,而且能找到别人的优点。”于是,后来发言的学生就会有意先表扬前面一个同学,再自己说。这段教学近高潮时,老师还加了一句:

“从你开始,加一项介绍:它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表达时,语言往往很简练,有时还顺序颠倒,这就需要教师有意思地教给学生怎样表达。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不丰富,在直观描述事物的时候,需要别人的耐心倾听,发现描述中不合逻辑的地方,需要加以纠正。学生使用的词汇量较少,许多常用词汇要教给他们,有的还要做为概念给以解释。

五官训练的教学不仅是学会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感官,还要表达出自己观察到的是什么,这时需要很多形容词:颜色的、形状的、质地的、味觉的、听觉的等等。教师要积累一些这样的词汇,教学中随时教给学生。

三、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

一年级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这种现象也是幼儿阶段的特点,我们常常发现幼儿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受同伴影响的原因可能是个人表现欲、个人占有欲、兴趣易转移、擅于产生联想。

案例1螺丝钉和螺丝刀》一课上,前面有一个实物投影仪,如果学生或者觉得有必要,就到前面来边展示边说。一个坐在前面的小女孩每次发言都走上前来用实物投影仪。这个女孩子就有强烈的表现欲。

案例2各种各样的文具》一课结尾,老师让学生用文具画一幅画,画的内容不限。一个学生用多形尺画了一个月牙。老师问:

“你画得什么牙?”生:“是弯弯的月牙。

”上一节课是语文的公开课《小船》。这个学生的回答引起了另一个学生的联想。于是他背起了上节课学的诗来:

“弯弯的月牙像小船儿……”刚说了一句,就有几个孩子接着说,最后变成了全班的齐诵。这是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上堂学的都能背诵了。老师认为这并不影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必要打断学生的兴致。

再说学生自己将科学课与语文课建立一点联系也挺好。

以个人为中心使学生常常发现别人的缺点,而自己却有诸多的优点。这在合作学习就发生矛盾。科学教学中需要进行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因而小组成员在学习前,首先要进行组员分工这一步,分工中最好有监督员,这一步有利于下面的组内活动化解矛盾。

有的组内问题要经过学生较长期的磨合,组内的问题最好由他们自己去解决,如果长期解决不了,老师再出面干涉或重新编组。

四、对学生的评价。

教学中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的发展。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很大,智力水平相当,如果学生在这时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喜欢老师、喜欢学习,就有希望成长为较优秀的学生。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常常是具有共性的,教师擅于发现和总结,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发展功能。

组织教学是一年级科学教学中的常见现象。一年级学生喜欢听表扬,所以,在教学中的适当表扬,能使学生明白教学意图,没有照着做的同学也会学着做。如表扬按要求发言的同学,很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

组织教学的用语,最好与多数与科学课的教学目标直接相关,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组织了教学,还不令学生心生烦恼。教学活动要设计有趣,将学生的思维、精力都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了,就不需要刻意地组织教学了。

一年级学习的能力好坏,不能一时下结论,对于每个学生在八个智能领域的发展潜力也需要引导和观察,学生在教师面前都是一样的,教师需要细心地观察、发现和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日志,与学生的成绩单、记录袋比,不能少,至少应该相当。

教学日志的教学日志,应该是一些学生表现记录。如对学生的言语进行适当的记录、分类,有利于发现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日积月累,很有价值。

逸事记录也应是一年级常用的评价方法,对于跟踪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分析学生的潜能很有益处。对于特殊学生也能照顾到。

访谈也是拉近师生情感的好方法。

学期末的评价等级只能做为参考,等级不高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能会产生飞跃追认的进步。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生摆出3个十和6个一的小棒卡片 36是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师出示36 2,问 2应该从 去掉?用手做一个动作表示。生用手在6根小棒的卡片上遮去2根。师 还剩几?生 34。师 那么36 4呢?学生仍通过摆小棒卡片说出结果是32。教师再出示36 3 学生重复同样的学习过程。2 通过建立表象,让学生学...

一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

一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在学前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小学儿童的思维有了进一步新的发展。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一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

四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1 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还记得这样的场景,课间总会有很多孩子围绕在一年级老师的身旁,问这问那,说着说那,很温暖,也很幸福。在这里要提醒老师,不要因为自己刚上完课有些累而冷落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的问题幼稚而笑而不答,因为他们是怀揣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步入的小学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