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1 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发布 2023-12-02 03:35:08 阅读 8208

和“拖延”说再见。

活动理念: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三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孩子做事拖延的习惯,让很多家长和老师束手无策。

一方面与他们早期习惯养成教育不到位有关,另一方面与孩子本身对某事的兴趣程度不够,或者在某件事上经常受挫,以致通过拖延来逃避。本课时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激发学生自主改变拖延这个坏习惯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活动目标:1、了解学习生活中不拖延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体验做事不拖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情绪。

3、尝试去改变自己的拖延行为。

活动准备:情景剧**、激励卡、手掌卡、彩色笔。

活动过程:暖身活动:《大西瓜小西瓜》

课堂活动:一、看情景剧,了解拖延的表现。

1、看情景剧《张磊的暑假》

2、思考分享:请你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张磊?

3、揭示课题:是的,张磊的这些表现就是---拖延(板书)。其实啊,我们周围有很多人身上也有张磊的影子,同学们,你们身上有没有张磊的影子?

4、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平时或者身边的人的拖延的表现。

5、全班分享,教师自我开放,引导学生认识:拖延是一种坏习惯。

二、续编故事,感受拖延的危害。

1、 拖延这个坏习惯有哪些危害呢?我们一起续编故事想想看:接下来的几天里,张磊的生活中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2、全班分享交流,教师在希沃白板上总结后完整课题。

三、师生合作,改变拖延的妙招。

老师:其实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很多事情需要又快又好地完成,才能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比如这些事情,你们能做到不拖延吗?

我把这些事情变成7个小问题,放在这个问号箱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找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老师和组长一起抽签,小组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方法写在手掌卡纸上。

2、小组长安排一名书写又快又好的同学做记载。

3、派一名代表上台全班分享,并将手掌卡贴到黑板上。

1)吃饭时怎样做不拖延?

2)起床时怎样做不拖延?

3)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

4)怎样才能按时上学、按时回家?

5)整理书包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6) 怎样又快又健康地完成刷牙洗脸?

7) 学习时怎样做才能不拖延?

三)师生共同小结不拖延的方法:学习专心、做事守时。

四、游戏竞赛---体验不拖延的情绪。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连点成图游戏、整理书包比赛)

2、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游戏比赛,全体组员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教师可以提醒:游戏之前小组内共同商议:又快又准确地完成任务的方法。)

3、分享自己的体验:不拖延的感受。

五、养成好习惯,与拖延说再见。

其实好多事情,只要一天的事一天做完,不拖延,坚持天天这样做,生活中的快乐会更多。(出示**)

和“拖延”说再见。

让我们每天从这5个方面开展比赛,请你仔细想一想,每天你那个方面做到了,就在可爱的小兔身上打勾,那个方面拖延了,就只能在慢吞吞的小蜗牛身上打勾了。我们请爸爸妈妈做裁判,给我们评分,下周一带来,看谁得到的小兔子最多。

心理健康教育1 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通读》

第一节课 生活中的自己 教学目标 1 分清自己在生活中担任的不同的角色,提高角色意识。2 愉快的接受自己的角色,悦纳自己。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清自己在生活中担任的不同的角色。难点 具有角色意识,接受自己的角色。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暖身操。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平常是怎么刷牙 洗脸 吃饭 穿衣...

心理健康教育1 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第十四课如果我是他。1 教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你试着想过他人的心情吗?2教师叙述故事,学生看图。故事一 一天上课时,刘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丁丁想了想,举起了手。当刘老师请他回答时,丁丁却一时紧张起来。丁丁低下了头,脸涨红了,结结巴巴说了半天,可还没讲清楚。有几个...

心理健康教育1 6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做勇敢的孩子 教学设计。一 教学背景。现在的孩子给人最深的感觉就是自私,娇弱 胆小骄蛮是当前众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这些儿童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锻炼,长大后就可能缺乏勇敢对额精神,就很难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勇敢 胆小和蛮干,消除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