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公开课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6:52 阅读 5371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度到化学符号表达式,再逐步**化学反应方程式。

3、 培养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导入新课:在学习过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知道了化学符号是化学的基本用语,那么如何使用表达一种化学变化的用语呢?

推进新课:1、【回忆】第一单元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结论1】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很直观,表示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是书写很麻烦,还不能表达出物质之间的微观量的关系。

c+o2co2

【结论2】使用了化学符号表达式后,我们的书写速度明显提升了,能够直观的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是依旧不能体现出物质之间的微观量的关系。

【总结】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2、 化学方程式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分子个数比。

表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总结】宏观读法。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读法。如: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数量读法。如: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读成:“和”、“与”或“跟”,(读成:反应生成。

千万不要将“+”读成“加上”。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板书。

6、作业练习。(畅优练习册)

板书设计。化学方程式。

1、 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 意义: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 读法: “读作:“和”。

读作:“反应生成”。

化学式读物质的名称。

反应条件也要读出。

公开课教案

句容中等专业学校语文优质课教案。范围 市级班级 0904 课题 陈情表时间 2011 01 05 第三节课 课型 新授执教 祖丽娜。教学目标 1 筛选表现作者 忠情 与 孝情 的语句。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 忠情。3 帮助学生理解 孝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期的道德准则,引导学生...

公开课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教师 卢怀勇。班级 七 3 班。时间 2015.11.17.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2 描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 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

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 高尚顶 授课班级 八 5 班。授课时间 2007年4月。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 操作和用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的能力。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化未知为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