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习方式的倾向性

发布 2024-04-07 08:25:12 阅读 6837

一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倾向性。

1、能进行初步的合作学习,以接受、体验学习为主。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自主、合作、**这三种学习形式,是从不同层面上提出的概念,自主学习从学习动机出发,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合作学习及**学习则着重偏向于学习形式。

因此,合作学习、**学习与自主学习不同,它们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在踏入小学阶段时,这些儿童已经具备了初步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是分析这一阶段儿童喜爱的活动,我们发现并不具备**学习的特点。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多停留在接受、体验阶段,他们并不具有**学习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方式,他建立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及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基础上。

2、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及社交的需要,喜欢集体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可见,虽然还没有进入小学,学生对于学习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学习过程有别于玩耍过程,教师与小朋友所起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在玩耍过程中,小朋友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快乐的感情体验;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但从横向比较分析,喜欢和小朋友学习、玩耍的学生远远高于其他选项。

即使在学习过程中也如此。可见,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有主流的倾向。因为虽然自我实现的需要由社会、父母、教师、伙伴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已经开始在6-7岁的学生心中逐渐产生, 有32.

4%的学生和27%的学生选择教师作为伙伴,但在其心目中教师实际上充当的是指导者的角色。由于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学生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及社交的需要,他们更喜欢集体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3、以性格特征为依据,学习群体中多种学习形式并存。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人根据场的理论,将人的性格分成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以外部环境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很难从包含刺激的环境中将刺激分辨出来。这种学习者总是努力使自己与环境协调,因而在形成自己的观点时会更多地考虑所处的环境,他们喜欢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

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学习中倾向于更多利用内在的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都有很强的各人定向,比较自信,自尊心较强,不易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他们比较自主,必要时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改组。这种学生能明确提出自己的目标,能更好地进行分析,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

为了了解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抽取的样本中,有72%的学生为场依存形学生,他们喜欢有人际交流的环境,希望有教师、父母或同伴的帮助或交流。对于这些学生,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集体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比较能够取得效果。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有27%的学生已表露出场独立型性格的特质,与场依存型的学生相比,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教师明确的指导或帮助,对他们的学习并没有帮助。

因此,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倾向于独立、**性学习。

由此可见,在现有常规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同一种学习方式,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允许有其他不同的学习方式存在。

4、学习方式转换的频率与专注时间的长短相对应。

从调查分析,本阶段学生学习持久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段为中间两个部分,可见,儿童已经能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同一学习方式,而一堂课一般为40分钟,因此高效率的课堂中,教师必须与学生注意力的分配相对应,指导其进行学习方式的转换。因为当我们完全沉浸在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同时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不知不觉中围绕这个事物进行运动。脑、手,脚、躯体```都会以不的形式体现出我们的这种状态、同时这种运动以会加深我们对那个事物的印象。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学习方式组合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这种方式要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富有热情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一、 调查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倾向性以接受、体验学习为主,能进行初步的合作学习,他们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及社交的需要,喜欢集体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同时由于学习个体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同一个学习群体中不同的学习个体往往偏向于不同的学习方式,同时,在一个时间段中学习个体学习方式转换的频率与专注时间的长短相对应。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一年级学生这些学习方式的倾向性寻求其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的循环过程中,采用直观对比、操作**、小组合作、游戏、实验等,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取长补短,实现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再创造的状态,更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让学生获得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情感体验。

不过,一年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缺乏自律能力,自我认识水平也很低,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不小,管理也不易。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班级集体学习的过程中适时、恰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2、要把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三者结合起来,动静搭配,交替进行;3、要注意组织一些“短、频、快”的小组合作学习,加强组织和管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4、注意在教学需要交流、需要相互讨论、需要相互补充、需要相互配合、需要相互检查、需要相互矫正等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5、注意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小学合作学习方式的比重,最终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一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有以下困难。

一、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学生用借助学具或者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自己的想法。) 二、不会倾听。

(告诉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别人说过了的自己不能再说,而只能做补充说明。) 三、不知道。

如何在一年级学生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湄洲第二中心西亭小学陈爱英。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在近一学年的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我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愿意与各位同行讨论。

一、建构学习小组。

1、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不会合作。我也曾经经历过“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失败”。究其原因,就是小组人数过多。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合作能力欠佳,甚至还没有合作的意识。这时候,应该实行2人合作,一般是同桌合作为佳,一人说,另一人听、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待合作学习熟练后,以后陆续过渡到3至6人(应注意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这基础上,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即在期初编排坐位)。

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根据实施情况每隔一段时间改变一次编组。最后,请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如“小虎队”、“先锋队”、“机灵队”、“火箭队”等,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竟争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2、学习小组的分工合作。

学习小组的确定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操作中,优秀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他们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若长期让少数优秀学生独霸讲坛,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较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反馈时应结合实际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引导同学补充,长期如此,学生的口才普遍提高了。有效地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实现有效管理,提高小组学习效率,教师就必须对轮值的组长进行积极地培养。首先要制定出小组长工作职责,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更要能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领导和协调组员活动,综合意见,与教师或外组联系等;其次要教给小组长一些管理方法,促进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他们的心理需求,但在操作前应注意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一个模型—示范。示范时一定要交代清楚先活动什么,再活动什么,响亮地提出要求,做到字字说清,句句入耳,然后开始活动。

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充分地利用这一地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地掌握知识。

如一年级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我安排了猜算式游戏。如:教师出示卡片20+30或50–30,请一位同学上台不许看卡片,只告诉他和是50或差是20,请他猜一猜算式会是什么,一直猜到为止。

这种训练形式既突破了口算练习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实践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是一门经常与符号打交道的学科。所以小组合作就不能光说不做,在合作中加入一些操作性的元素,既符合学科特点,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边讨论边操作学具,引导学生根据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我就设计了让学生用计数器操作,小组内进行了分工,一人拨珠,另一人监督、检查、指正,接着换位,这样边讨论边操作,把算法巧妙地隐含在操作中。如此枯燥的计算教学中竟有操作活动,学生们很兴奋。

就是这种数与形的结合,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并且在小组合作中自然地建构了计算方法。

3.**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内完成**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通过这个形式提高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和人格的完善。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33页第7题,帮助冬冬妈妈想想看可以怎样买到一套衣服,而且价钱不能超过100元。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讨论,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学习成果的喜悦,感受着团结协作力量的作用。

一年级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初探

作者 张永茂。神州 2011年第31期。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组合作 的学习方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少教师喜欢在教学中玩花样,讲排场,让学生在花样繁多的合作中 凑热闹 增气氛 对所学知识模棱两可,教学效果不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怎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

一年级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探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表现为以教为中心,以教案为本,学围绕着教,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课堂气氛较沉闷。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一年级学习的地用法

一年级学习 的 和 地 用法。的 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 尊敬的老师 慈祥的老人 戴帽子的男孩 珍贵的教科书 鸟的天堂 伟大的祖国 干净的环境 团结的班集体 他的妈妈 可爱的花儿 谁的橡皮 清清的河水。地 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 高声地喊 愉快地唱 拼命地逃 使劲地骂 严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