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汇编医疗质量17项核心制度

发布 2023-11-18 06:05:08 阅读 7740

十七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23年5月8日在《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七章第53条中,明确提出了“十七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

1、首诊负责制度。

2、**医师查房制度。

3、分级护理制度。

4、术前讨论制度。

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7、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

11、值班与交**制度。

12、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3、会诊制度。

14、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15、危急值报告制度

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7、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抢救、转院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或提出现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医师查房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师**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医师查房制度。

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长和相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况及**效果。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三、分级护理制度。

一)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护理。

二)医院临床**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三)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为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四)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要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期的患者。

五)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

六)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七)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八)对**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术前讨论制度。

一)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长和责任**参加。

三)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四)对于疑难病例、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五、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二)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方案。

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主管医师应做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书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

二)涉及纠纷和刑事案件的死亡病例必须在6小时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需尸检的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2周。

三)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人员由科室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

四)死亡病例讨论程序:1、讨论前经治医师必须完成死亡记录。2、讨论时经治医师汇报病情摘要、**经过、死亡原因。

3、讨论内容应包括:(1)诊断;(2)**;(3)死亡原因;(4)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五)死亡讨论记录:1、各科建立专用死亡讨论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3、经治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附在病历上。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处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八、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刀;

17项医疗核心制度

991202 数据结构。a 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 s 100mbit 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group by 职员号 where count 3 and g 金额 200 b.update选课set 成绩 92 where学号 02080110 and课程号 102 c....

医疗项核心制度

一 首诊负责制 二 医师查房制度。三 疑难 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四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五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六 术前讨论制度。七 分级护理制度 一 特级护理 二 一级护理 三 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一 首诊负责制 二 医师查房制度。三 疑难 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四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五 死亡病例...

医疗16项核心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目录。一 首诊医师负责制度1 二 医师查房制度3 三 疑难 危重病例讨论制度5 四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5 五 抢救工作制度6 六 术前讨论制度7 七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8 八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 九 分级护理制度13 一十 会诊制度14 十。一 查对制度15 十。二 医生交 制度16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