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发布 2023-09-25 01:31:12 阅读 2256

一、题目含义及作用:

解题思路:题目的含义:表述:表面含义+深层含义(与中心有关)

1)题目常常具有比喻、象征或双关、引申的意义,指出修辞(常用修辞:象征、双关,比喻,拟人),抓住特征,说明作用。(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内容、情感、写作目的)来分析。

(3)文章原文可能会有解释。

题目的作用通常有:(1)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荔枝蜜》);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3)充当文章线索(《背影》);4)充当文眼(《爱莲说》);5)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枫叶礼赞》);6)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

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例1:《爸爸的花落了》——题目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心**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世。

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

二、1、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这些代词)

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格式: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心理),体现了人物……感情。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这些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4、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

答题套路::动词:“xx”、“xx”等词用得好,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性格(心理)(特点),体现了人物……感情(表达了对……的……感情。)。

四、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

句子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具体内容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作答。

例如:2023年《昙花终于怒放》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情;(2 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2 分)】

五、赏析重点词语、句子(表达效果)

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赏析方法:找修辞(注意找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等)

找出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

表现了/赞美了……

例:2014《五猖会》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句子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

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

2、从“含义”的角度。

赏析方法: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写出了……(内容)

表现了/突出了……(精神品质)

2010《最美的善举》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用词准确而生动;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3、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⑴人物描写。

赏析指导:①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分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

2015《寒冷的冬夜》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的句子。【这是一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车夫因“我”失信和给钱伤他自尊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故乡》)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贪婪、鄙俗的性格特征。

2)、环境描写【见环境描写作用】

例:2013《雪一化就有路了》结合语境,分析“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表达效果。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注: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六、考查人称及作用。

记叙文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有时第二人称也穿插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是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第三人称,形成面与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七、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事件为线 (4)以情感为线 (5)以某物为线 (6)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八、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例如:《散步》。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例如:《背影》。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答题思路:三个方面:(1)在故事情节方面的作用:

1.插叙交代了…… 2.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3.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4.

使文章脉络清晰。5.为下文作铺垫。

(2)在人物方面的作用:1.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2.使人物形象更丰满。(3)在主题方面的作用:

突出主题。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第5——12段是插叙:

回答:(1)补充交代了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揭示了全家急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原因(2)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3)突出菲利普夫妇贪婪、势利的性格特征。

九、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花的绚烂多彩。

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态(把……人格化了),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写活了。

例如:《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写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形象描绘安塞腰鼓火烈的表演场面,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反问:起警策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

例如:《陋室铭》“何陋之有?”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引起下文。

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07年河北“江南陶公柳” 20题:“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解答: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

反复:起强调作用。例如:《海燕》“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夸张极力渲染天气炎热。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美感。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褒义词贬用,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注意:有些语句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十、分析人物形象。

1.从文中找能表现性格特点的词语。2.

抓住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看他是怎样的人。(从文中找依据,他是个什么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3、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质。

十。一、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题型:(1)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用?(或这些描写用意是什么?)(3)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赏析人物描写的语句。

答题技法:(1)明确塑造人物手法:

表现人物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此外还有细节描写。

为了使人物性格鲜明,还可以采用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作用:这些手法都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等。

例1:《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表现出闰土贫穷、生活艰难。尤其对手的描写“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能体现闰土的操劳与艰辛。

(故乡中通过闰土)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一 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三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七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八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九 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针...

语文答题技巧语文记叙文答题公式

语文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答题公式。一 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照应 公式 与 相互照应,为下文 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公式 作者的本意是 而先 突出强调了事物 人物 的 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象征 公式 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鲜明地突出了主要...

高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分析

在语文的考试中,掌握一些的答题技巧,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拿到高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记叙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记叙顺序 1 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印象深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