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发布 2023-09-25 01:01:12 阅读 2158

议**。

1、 分析某一段话的作用:

结构上:开头引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总结全文。

内容上:论证了作者的xx观点,体现了议**论证的严密性。

2、 删去文中某个词语可以吗?为什么?

方法:删去词语的含义+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删去会使论证不够严密。

3、 删去文中某个段落可以吗?为什么?

方法:删去段落的段意+如果删去会使论证不够严密。

4、 议**开头引用故事的作用?[按语境作答]

:引出作者需表达的观点。

: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有力的论证了xx观点。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5、 某句话或某段的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xx事例(概括)+具体有力证明了xx观点/分论点/中心论点+使论证具说服力。

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xx观点/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加深入+使论证具说服力。

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证明了xx观点/分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论证具说服力。

对比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xx观点/分论点+使论证具说服力。

引用论证(笑话、名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奇闻趣事)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xx证明xx的观点/分论点+使论证具说服力(或权威性、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按语境作答]

6、 议**开头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 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论题,具有针对性。

3、 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

4、 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寓言引出论点或论题。

5、 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

6、 运用xx方法,引出/提出论题/论点,作为论据证明了xx观点/分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思考。

7、 议**结尾的作用。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xx结论。

:强调xx中心论点。

:发出xx号召,希望人们xxxxx

:补充论证了xx(使其论证更加严密)

: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xx问题。

说明文。1、基本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某句或某段的作用。

1 举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xx的例子(概括)+具体有力的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分类别: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的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 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xx和xx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xx事物的xx特征。

4 作诠释: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使说明更浅显易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5 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使说明生动形象。

6 列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准确的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 下定义: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xx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3、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的顺序。

答: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xx到xx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符合逻辑和实际,体现了明文语言的周密性/科学性。

4、 加点词有何作用?

解释词语+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大约几乎可能 (表估计)

比较相当更 (表程度)

一部分全部一切 (表范围)

经常常常有时候 (表频率)

当时迄今昨天 (表时间)

5、 词语能否替换?

按照实际情况作答)答:不能替换,原词的意思是___所换词语的意思是___换了句子就变成___句子意思发生改变,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表态(删还是不删,大多数不能删),定义(如什么表什么),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注意以上属性只能按语境选其一)

7、“这些条件、这种现象、那样的事情、同样道理“等指代性词语具体指什么。

一般都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最近的一句话),注意:有时候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一部分。

8、 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引出下文、过渡、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

内容:点出xx事物/事理的xx特点。

记叙文。1、对主要内容加以概括: 何时何地何人物何事因何何结果(简单阐述)

2、标题的作用:(结合具体文章内容来答)

概括文章什么内容(或点明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等);

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③揭示了文章怎样的主题;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是否是用了修辞,用了修辞,更能吸引读者)

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前四个作用是主要的)

3、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点明了当时的天气、事件发生的地点等。

渲染怎样的气氛(如果在文章开头出现环境描写,则是为全文垫定了……的感情基调)

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或者写出人物什么的样子、特点。

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

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情感。⑥体现文章……的主题。

4、对某句/段的作用加以分析/赏析。

修辞的角度:①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一个xx基本内容+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赋予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一个xx基本内容+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xx和xx作对比+突出强调的写出了一个xx基本内容+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反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调的写出了一个xx基本内容+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强调的写出了xx基本内容+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鲜明强烈的写出了xx基本内容+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描写的角度:

动作描写:xx词对xx人物的动作加以描写+揭示了xx人物的xx特征。

心理描写:xx词直接深入xx人物的心里+揭示了xx人物的xx心里情况+表现了xx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里。

外貌描写:交代了xx人物的情况/身份地位+塑造xx人物的xx形象+为下文写xx事件埋下伏笔/做铺垫。

5、限制词语的含义/作用。

xx词语原指xxxxx+在这里指xxxxxx+起到了xxx的作用(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表达效果)

6、(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先在开头写事情发生的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突出文章xx中心主题。④为下文作xx的铺垫。

7、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按照实际情况作答,不要答干点)

结构上:过渡,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照应前文或标题,前后呼应等作用。

内容上:塑造xx人物的形象或表达了xxxxxx,升华思想,点明文章xxxxx中心,深化中心,引发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一 记叙文的分类 按照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1 写人记叙文 如 背影 2 写事记叙文 如 最后一课 3 写景记叙文 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 春 4 状物记叙文 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表现主题。如 荔枝蜜 二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目录。第一章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2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2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2 3.概括文章主旨 3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经典阅读考题之一,不过我们只要掌握以下五个方法,遇到这类型题型就能举一反三。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题型 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摘总起句 总结句 中心句。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 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