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集 辩论的结构

发布 2019-06-17 13:02:37 阅读 2205

洛陽集:辯論的結構。

這篇回應,晚了三年半,不過沒關係,當事人都還在(笑)。

留言:紹良。

主題:一些問題。

時間:2005-08-13

那天在中等教育盃的晚上聽了學長的課,那一場的概念和我之前聽過的有部份重疊,不過現在的理解力和高中時又不太一樣,學長也往下講了一些補充,讓我有了些感想和問題。

我先用幾句話來總結我對學長所說的理解,那還請學長指教。

學長第一個部份講的是事實要在衝突底下突顯出來。這讓我想到老子所說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二的部份講的是利益和弊害是相連的,我記得在高中聽到的是「利益守恆定律」。同樣也讓我想到老子的一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萬事萬物,物極必反,相生相滅。又有點像情緒的拮抗,歡愉過後的空虛,空虛後的充實。

推到這邊,我覺得已經和學長講的有所出入,學長講的是利弊之間的轉換,前面有些話是我自己多出來的聯想。

第三個部份是辯證的部份。我知道黑格爾的辯證法是正、反、合。我個人聯想到的東西是禪宗吧(?

)頓悟的三階段:正(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反(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合(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我記得之前有問學長,學長說這個叫矛盾結構,更便於我們去清楚的勾勒出事物的形體。然而,問題來了。合是什麼?

學長說兩者辯證統一後會有個向上提升,不過要講兩個小時,可惜無法聽到。於是我就自己在想,用學長說的「知道什麼不是答案,比知道什麼是答案更重要」的思考方式。

我往反面推敲,什麼叫不合。

不合就是各說各話,也就是打到辯論,現在分析事物最常出現的困惑是,這其實也沒有什麼絕對的對錯,要看我們怎麼去看這件事。可是我覺得這樣就陷入了相對主義,或是虛無主義。沒有一個的標準去裁定,那還辯什麼?

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人視為辯論的極限,意識型態的差別。但我聽過學長是不認同此看法的。

於是我又進一步想,有沒有合的可能。價值沒有對錯,但總有高下吧。我又聯想到學長所說的價值的普遍性,所以我大膽的設想,所謂的合是不是把價值的兩端往中間推,尋求最符合一般人的經驗法則,獲取共鳴呢?

之前學長在舍我盃還有說過一個處理對方價值處境的用法「超越」和這個有關嗎?那合了之後,之後的辯證分化又如何再進行呢?

我知道,學長要表達這個需要很大的篇幅。那只想請學長指點我一下方向,讓我再去想一想,幫助我更能思考,合的提升就好了。

我最近看很淺的倫理學,看到康德也是想在相對虛無中找出規律,感覺觸碰到自己一。

直以來的疑問,雖然不是很懂,但我試圖去了解。那希望我表達的夠清楚,請學長指教,謝謝。

如果要用最簡單的方式來概括辯論的結構,我會說:辯論,就是「把一個答案分成兩半後的衝突」──所以,辯論不是在「對與錯」之間做抉擇,而是在「對與對」之間做抉擇;其目的,不是為了求得某個明確的「答案」,而是為了釐清某個衝突的「結構」。

喔,在這裡我要先打個岔。因為這句話的前半段,也就是「把一個答案分成兩半」,是劍宗的基本觀念,故若要詳細解釋,那真的是解釋不完了,所以完全不能理解或不能認同這句話的人,很抱歉,這篇文章請您先跳過……咱們有緣再聊。

好,回題。舉個例來說:我們都知道有個辯題,是「順境與逆境,何者更有利於人的發展」。請問,像這種辯論,你覺得到底有沒有一個絕對不會錯的「真正答案」呢?

嘿,其實有!

答案是……這要看~情~況(說這五個字的時候,聲音要拉長,這樣比較有開示的感覺)。

同理,究竟人性是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究竟科學發展是應該還是不應該有倫理限制?像這些辯論,坦白說,最接近真理的答案,其實都是「要看情況」。

這就是我常講的「凡是不可能錯的話,都沒有意義」。

是的,真理不會錯,可是這種「不錯」,對我們的生活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唯有從不表態,從不提供任何判斷或指示的語句,才有可能永遠都不會錯!

例如「誠實,就是不說謊話」,這是真理;而「誠實,是一件好事」,未必是真理。但前者的真理,不能指引生活、創造行動;後者,卻可以。

好,再次回題。而如果在辯論的「正」與「反」中,真正的、不會錯的答案是無意義的,那麼,我們就不得不問:正反雙方,又到底是為了什麼理由而對立呢?

我認為,對立的目的,是「藉由將答案分成兩半時的所製造的衝突,使人們得以察覺衝突的動能,分析動能的成因,並進而真正理解答案的本質」。簡言之,如果我們將所有靜止的、不會出錯的答案,視為是各方衝突力量的均衡,那麼辯論,就是在刻意打破這種均衡,好讓我們以各種「不完整的力(也就是正反方)」相互碰撞……如此一來,我們才有機會掌握到動態均衡的真相與訣竅,我們的理解,就提升了。

看完上一段,我知道你還不懂,所以我得繼續舉例。

就以「順境與逆境,何者更有利於人的發展」為例吧。在這個辯題中,不管你是哪一方,辯到最後,理論上你都會遇到一個很不容易解釋的「矛盾點」(例如主張順境的一方不容易解釋唐僧取經,主張逆境的一方不容易解釋家庭暴力),而且當你將己方的立場講的越絕對,越必然的時候,這個矛盾點就會越強大……挺合理,因為你越極端,本來就會越偏離真正的答案。

此時,雙方便需要創造一個「解」,以化掉這個矛盾(例如主張順境的一方,將唐僧遇到孫悟空當作順境,主張逆境的一方,則把受挫折的機會當作成長)。此時,由於這個「解」,絕對不會是「正解」(因為正解在對方手上),所以隨著攻防的開展,這個「解」就會一直偏移,一直變形(例如正方的解,移動了順與逆的標準,而反方的解,則改變了什麼是成長的定義)……直到「崩」掉。

所以在辯論中,正反方一邊主張著自己的立場,一邊又要小心控制矛盾的程度:太向極端靠,怕會自己「崩」掉;太向中間靠,怕被對手「吃」掉。這種動態均衡的過程,走上幾輪,原本那個你以為無關痛癢的「要看情況」,對你來說,意思就深了。

創造矛盾的結構(正、反),以理解結構的矛盾(合)──這,就是劍宗的辯論。

至於,為了避免矛盾,有人以文字遊戲,好讓題意不衝突,這是外道,不討論。

洛阳集 辩次的职责

洛陽集 辯次的職責。學長 我是南二七字頭的學弟。我有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問與不問,我覺得有點像雞肋啦 食之無味,去之可惜!我想問的事 三辯的申論跟結辯有何差別勒?三辯作一個統整,統整完之後,難道不需要敘說一下自己的價值訴求?目標嗎?那如果這個講了 結辯要講啥?有聽別人說過結辯要講自己的價值啊 然後就會...

洛阳集 02 什么是

溥心畬,旧日王孙,他也画白菜。在溥心畬笔下,白菜与 农作物 这三个字扯不上关系,它叶脉横斜,叶片舒卷,体态顽长,韵致翩迁。它只染墨,不着色,淡雅的就像根本不曾沾过泥。我们不一定能领略溥心畬的白菜,因为它始终只在悠然间,对我们保持着遥远的美感。人的情感,看似自由,其实不然 饿求饱,得而后止 渴求饮,得...

洛阳集 16 质询可否下小结

质询可否下小结?留言 学妹。主题 无标题。时间 2010 02 05 学长好,想请问学长一个问题。学长在 2005租税杯评判准则 这篇文章中提到。质询时 只准问问题,不准下结论 因为平时在质询时,学姐都是叫我们要下小结。让裁判知道这段问题的结论,也让对方辩友确认。请问学长为什么不能下结论?谢谢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