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发布 2019-05-28 11:27:57 阅读 6695

第一部分: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注意正用、逆用、变形用。例如:tana+tanb=tan(a+b)(1tanatanb)

2.二倍角公式:sin2=,cos2===

2=。3.升幂公式是: 。

4.降幂公式是: 。

5.万能公式:sin= cos= tan=

6.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本策略:(1)常值代换:特别是用“1”的代换,如1=cos2θ+sin2θ

2)项的分拆与角的配凑。如分拆项:sin2x+2cos2x=(sin2x+cos2x)+cos2x=1+cos2x;配凑角等。

(3)降次与升次。,,sin α cos α可凑倍角公式;等. (4)化弦(切)法。将三角函数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化成弦(切)。

注意函数关系,尽量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5)引入辅助角。asinθ+bcosθ=sin(θ+所在象限由a、b的符号确定,角的值由tan=确定。

7.注意点:三角函数式化简的目标:项数尽可能少,三角函数名称尽可能少,角尽可能小和少,次数尽可能低,分母尽可能不含三角式,尽可能不带根号,能求出值的求出值.

第二部分:解三角形。

1.边角关系的转化:(ⅰ正弦定理:==2r(r为外接圆的半径);

注:(1)a=2rsina;b=2rsinb;c=2rsinc;(2)a:b:

c=sina:sinb:sinc;(3) 三角形面积公式s=absinc=bcsina=acsinb;(ⅱ余弦定理:

a=b+c-2bc,2.应用:(1)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求三角形中的边或角;(4)求三角形面积s;

注:三角形中 ①a>ba>bsina>sinb;②内角和为;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④在△abc 中有,, 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3.

解斜三角形的常规思维方法是:(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a、b、c),由a+b+c = 求c,由正弦定理求a、b.(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a、b、c),应用余弦定理求c边;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对的角,然后利用a+b+c = 求另一角.(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应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 = 求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边,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4)已知三边a、b、c,应用余弦定理求a、b,再由a+b+c = 求角c.(5)术语: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以特定基准方向为起点(一般为北方),依顺时针方式旋转至指示方向所在位置,其间所夹的角度称之。

方位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360。

第三部分:数列。

证明数列是等差(比)数列。

1)等差数列: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常数),则数列是等差数列。

等差中项法: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差数列。注:

后两种方法仅适用于选择、填空:③(形如一次函数)④(常数项为0的二次)

2)等比数列:①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②等比中项法: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通项公式方法 (1)公式法:等差数列中an=a1+(n-1)d 等比数列中an= a1 qn-1; (2)( 注意 :验证a1是否包含在an 的公式中)

3)递推式为=+f(n) (采用累加法);=f(n) (采用累积法);例已知数列满足, =则答:)(4)构造法;形如,(p,q为常数且pq)的递推数列,可构造等比数列,例 ①已知,求(答:);5)涉及递推公式的问题,常借助于“迭代法”解决:

an=(an-an-1)+(an-1-an-2)+…a2-a1)+a1 ; an=

6)倒数法形如的递推数列如①已知,求(答:);3.求数列前n项和。

常见方法:公式、分组、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倒序相加。关键找通项结构。

(1)公式法:等差数列中 sn== 等比数列中当q=1,sn=na1 当q≠1,sn==(注:讨论q是否等于1)。

2)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

3)错位相减法:, 如an=(2n-1)2n;(注)

4)倒序相加法求和:如①在等差数列中,前4项的和为40,最后4项的和为80,所有各项的和为72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n=__答:48);②已知,则=__答:)

5)裂项法求和:,如求和答: )

6)在求含绝对值的数列前n项和问题时,注意分类讨论及转化思想的应用,总结时写成分段数列。

4.的最值问题方法(1)在等差数列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从项的角度求解:

当,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

当,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

2)转化成二次函数配方求最值(注:n是正整数,若n不是正整数,可观察其两侧的两个整数是否满足要求)。如①等差数列中,,,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

并求此最大值。(答:前13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②若是等差数列,首项,,则使前n项和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是答:

4006)

5.求数列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函数思想):

an+1-an=……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如an=

6.常用性质:(1)等差数列的性质:对于等差数列.()

若,则。.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差数列。.设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奇数项的和,是偶数项项的和,是前n项的和,则有如下性质:()奇数项()偶数项。

若等差数列的前项的和为,等差数列的前项的和为,则。(应用于选择、填空,要会推导,正用、逆用)

2)等比数列性质:在等比数列中①.(若m+n=p+q,则aman=apaq;如(1)在等比数列中,,公比q是整数,则=__答:512);(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则 (答:

10)。③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q≠-1,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比数列。如:

公比为-1时,、-不成等比数列。

7.常见结论:(1)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3)若、成等差,则成等差;(4)若、成等比,则(k≠0)、、成等比;(5)成等差,则 (c>0)成等比。

6)(bn>0)成等比,则(c>0且c1)成等差。

第四部分不等式。

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作差法或作商法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1)比较法(2)综合法.(3)分析法注:一般地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然后用综合法

3. 解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① ②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三个二次关系)

判别式。二次函数。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相异实根相等实根没有实根。

的根。解集r

解集。注: 解集为r,( 对恒成立)

则若二次函数系数含参数且未指明不为零时,需验证。

若解集为r呢?如:关于x的不等式对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 。略解(ⅰ)

3)绝对值不等式如果a>0,那么。

4)分式不等式若系数含参数时,须判断或讨论系数,化负为正,写出解集。

主要应用: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

解分式不等式;3.解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先因式分解,分类讨论,比较两根的大小);4恒成立问题(注:①讨论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②开口方向与判别式);5.

已知,,求的取值范围;(①换元法;②线性规划法)。

4.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应用:(1)会画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及取得最值时的最优解(注:可行域边界的虚实);(2)求可行域内整数点的个数;(3)求可行域的面积;(4)根据目标函数取得最值时最优解(个数)求参数的值(参数可**性约束条件中,也可在目标函数中);(5)实际问题中注意调整最优解(反代法)。

5.常用的基本不等式和重要的不等式(1)(2),则;注:

6.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求最值(可能出现在实际应用题)设,则。

1)若积。2)若和即: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注:运用均值定理求最值的三要素:“一正、二定、三相等”技巧:

①凑项,例(x>2)②凑系数 ,例当时,求的最大值;(答:8)③添负号,例;④拆项,例求的最小值(答:9 )⑤构造法,例求的最大值(答:

1)。⑥1”的灵活代换,若且,则的最小值是___答:16)(3)若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号取不到时,需用定义法先证明单调性,后根据单调性求最值,例求的最小值。

第五部分简易逻辑。

逻辑联结词,命题的形式: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q” )

2、“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1)“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的真假相反;(2)“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3)“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4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5、四种命题: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

6、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关系:(原命题逆否命题)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7、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q且qp,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为pq.

8.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否命题是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9、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高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第一部分 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正弦 余弦 正切公式 注意正用 逆用 变形用。例如 tana tanb tan a b 1tanatanb 2.二倍角公式 sin2 cos2 2 3.升幂公式是 4 降幂公式是 5.万能公式 sin cos tan 6.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本策略 1 常值代换...

高二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 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不断研究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实现...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注意 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 因式分解的方法 常用 提取公因式法 公式法 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 3 公因式的确定 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 a b b a a b b a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