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发布 2019-05-25 20:20:37 阅读 6880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若测得水面上升大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②止水夹漏气。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

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其中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no2。。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固态氧均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热,生成 。

(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热。(用于发令枪)

(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

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

除杂:co[co2] 通入naoh 溶液 co2+naoh—

co2 [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检验: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广,放热多,无污染)。

水)1、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业污染②生活生活污染③农业污染。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合金的优点: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好。

3、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

铁生锈是铁和水、氧气发生的反应。

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

溶液)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它是一个比值。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金刚石和石墨。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等、某些化合物如co2、h2o、hcl、h2so4。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4、(酸的通性)

i.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5、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 空气和水。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红磷或白磷 不能用木炭 硫磺 铁丝等代替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 5体积。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 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

初三化学 下册 知识点总结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知识点。一 金属 1 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都是固体 汞除外 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优良的导电导热性 有延展性,密度 硬度较大,熔点较高。2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 资源 美观 便利 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

初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汇总

4 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5 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 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 s 常用单位 km h 1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