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备考工作小结

发布 2024-03-02 17:00:05 阅读 4980

——在九江市高考备考交流会上的发言。

周起明。2010届高三是我们瑞昌一中比较特殊的一届。七年前这一届学生在五年级的时候面临着五年制改六年制的最后一次分流,他们中的40%根据当时的考试成绩直升初一,这部分同学在09年参加了高考;余下的60%学生读6年级,就是我们2010届。

这一届的优质生源与以往相比有明显差距,高一初升高成绩680分以上,正常年份在60人以上,我们这一届只有十多人;高一六个快班分数线,正常年份进快班要640分以上,我们这一届当时进快班只有602分。在这样的生源背景下,我们这一届全体师生不畏艰难、敢闯新路、科学备考、狠抓管理,高考成绩再次取得大丰收:二本以上总人数依然突破千人大关,文科九江市前十名我校夺得了名。

熊贻星同学文综取得了226分的好成绩,居九江市第一,超江西省文科状元221分5分。文综总平均分位居九江市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领导的科学指导,全体老师的吃苦拼搏及全体同学的勤奋进取。

下面本人就历史科备考作一简单的小结。

一.注重优质生源的选拔和培养。

面对这一届生源的特殊情况,学校、年级部确立了我们这一届的高考指导思想:即“理科出人数,文科出亮点”。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精心挑选适合读文科的优秀学生。

我在高一时带了一个快班班主任,当时分到我班的第一名是熊贻星同学,他在第一次班会课上的发言说了两句话:一是将来希望到西昌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去工作,立志献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二是要求当物理课代表,愿望是读理科。在后来的相处中我尽力观察他的特长和不足,我发现他对金融学和中国古代史有特别的兴趣,为此我利用班会课精心准备了几次讲座,激发他对文科的兴趣和追求;同时我发现他性格好动,喜欢社团活动,成天热血沸腾,这种性格适合从事社会活动,却不一定适合科学研究。

高一分科时,我把他的这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告诉他中国目前最缺乏的是高级金融人才,未来真正的战争是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你在这方面将来会大有作为。结果他选择了文科,今年高考考了九江市第三名,文综九江市第一名;高一时第二名分到我班的是陈颖瑞同学,该同学小学、初中一直是班长,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各科非常均衡,学习非常刻苦,高一时数学有些吃力。我根据她的这些特点,动员她读文科,她也接受了我的建议,选择了文科,结果今年夺得了九江市文科状元。

作为班主任,要真正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特长,给他们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做到扬长避短。本人认为我对这两位千里马的发现是用了心的,是负责任的,是正确的。

二.营造文化氛围。

这些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培养,采取多种手段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这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对文科生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图书馆藏书丰富,达二十余万册,周一至周五免费对学生开放,这是学生重要的精神食粮。

2.高一至高二每周开设阅览课。学校订有各类报刊杂志200余种,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各学科的知识前沿成果,拓宽学生知识面。

3.高。一、高二每晚的电视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并在老师的解读、引导下,如何从时政新闻中挖掘考点,同时培养学生关注世界、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时代责任感。

4.班上创办图书角。号召全班同学把自家的优秀书刊贡献到班上,供大家分享。

5.学校从生活区到教学处开设报栏,是学生又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

这些举措,使学校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知识,提高了素质,拓展了能力。

三.狠抓读书这一环节。

重视读书是瑞昌一中的优良传统,也是瑞昌一中文科在九江市能有一席之地的一个关键。文科的特点首先是知识记忆,没有知识储备,无从能力提高。

1.读书时间保证:每天早读、傍读有一个多小时,天天坚持,使课本知识得到了反复记忆,反复消化,熟练掌握。

2.明确读书内容、任务,使学生读书有针对性,不盲目。

3.做好引导工作,认识读书重要性。尽管现在高考重在考能力,但高考解题的信息**80%以上来自课本。

四.做好两个衔接。

一)新课标教材与老教材的衔接。这几年虽然考的是老教材,但新教材理念已充分体现,今年又是老教材高考的最后一年,新课标的考察肯定更加突出。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新课标教材内容与老教材内容的衔接。

我们安排三位老师---罗志辉、刘颖臣、李三忠分别研究必修一,必修。

二、必修三,分别拿出四个板块的内容比较:

1.老教材有的内容,新教材中没有的。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高考复习中作一般关注。比如:

中外各种性质的革命,在老教材中占有大量的篇幅,而在新教材中却基本不涉及,对这部分内容我们不做重点复习。

2.老教材没有的内容,新教材增加的部分,我们在复习时根据内容的重要性作适度关注。

3.新老教材都有的内容,重叠的部分。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作为高考复习重点。

4.新老教材都有的内容,而且新教材作了重要补充,扩展的部分,高考复习时我们特别注重。如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等。

通过这些分类研究,使我们全体老师对新老教材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复习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伸展有度。

二)研究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一方面,我们引导学生做近三年的全国各地高考题,分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前。这一阶段安排学生做高考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高考题模式、题型、难易及重点考察的知识点;第二个阶段在高考前一个月,引导学生重做高考题。

目的是培养学生做高考题的思维方式,避免学生乱买资料,导致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和做题思路上的混乱,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另一方面,要求老师研究高考题,并分析高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历史命题有如下几大特点:

1.重视能力考察,纯记忆性知识,直接考知识再现的内容几乎没有。

2.重视学科前沿知识的考察,注重最新科研成果的考察。

3.时间热点考察的频度较高,如今年12道选择题有7道考时间热点。

4.选择题难度非常大,客观题难度一般,平时要特别注重选择题的训练,而且要上难度。

5.选择题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设置情境,一般12道选择题中九道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另外第一道选择题一般是文化常识题,最后一道选择题一般为史观题。

6.主观题侧重原因,意义(影响)、特点等的分析,每年在52分主观题中,此类题占分在30-40分。

7.主观题侧重于知识点的深化,即小切口型试题,不太注重简单的知识体系的逻列,专题类的复习不再十分重要。平时复习时要注重知识点的深挖掘。

8.主观题注重考区域史。区域史有利于政史地三科的综合,而且综合题命题一般由历史材料引出,与地理、政治、时政相结合。复习时要对历史知识中与地理、政治、时政联系非常密切的部分要特别注重。

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使我们明确了高考命题的特点与方向,这样在复习中,在训练题的选择上就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做到取舍有据,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

五.努力在“练”这一核心环节上做大文章。

在“练”这一环节上:我们口号是:“精讲精练”

我们的理念是:“能力是练出来的”

我们的目标是:“练要有针对性,练要上难度”

我们的做法是:“老师下海,学生上岸”

高三一年来,学生的练习全部是老师自己编、组、挑,外面原卷我们一般不随便发给学生,因为外面的资料抄袭现象非常严重,陈题、低层次题太多,浪费学生时间。

我们每周自编两份练习,一份课外练习,每份25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9个高三老师轮流命题,开学初就订好计划,每周有命题人,审题人。每份试卷不得有陈题,重题;每份试卷必须有文化常识题、史观题;基础题和难题的比例在3:7,;第二份练习为选择题专项训练,这份题完全与高考接轨,注重时政热点,由三个部轮流命题。

由于练习的针对性强,能力要求高,实效性突出,几乎是第一时间把全国各地最新模拟题,最新原创题,最新学科研究成果题及时给了我们的学生,可以说是集中了全国高中历史教学界的智慧,学生的能力有了较快的提高。

六.扎实做好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复习时间大约在高三下学期三月初结束。这是高三复习的重点,重在打基础,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轮复习:高三下学期3-4月份,约50天时间,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特点确定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统一的旋律,有效的管理”,“改革开放,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华民族内部文明交流与碰撞”,“世界文明交流与碰撞”“政治近代化---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历程”,“经济近代化---中国工业化的艰难历程”,“思想近代化-近代民主思想及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等专题,由邓学红主任统一编写专题教案,做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成知识网络。

第三轮复习:约一个月左右时间,我们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猜题、押题工作。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鼓励猜题、押题,我们猜题押题的方向是:

、时效热点:即尾数为的时间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与时政热点紧密联系的大事。

、长效热点:如统一问题、民族问题、民生问题、反腐问题、环境能源问题、全球化问题、文明交融问题等,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期热点。

、区域史,政史地三科综合的主要命题方向。中国:东北,西北,环渤海,西南,珠三角,厦漳泉,中部(洞庭湖,鄱阳湖)等;国际:

东盟,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欧盟,北美,南美等区域寻找切入点。

、时政热点:从09年4月—10年4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政治。

、历史研究最新成果。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每位高三历史老师根据自己对高考试题研究和时政热点的把握,各拿出二十个热点问题,要求写明猜题理由,命题切入点,然后由高三历史核心组成员确定二十个主要问题,分别研究命题角度,如何进行知识整合,如何进行深挖握等拿出意见和建议。如关于中部崛起,我们重点复习了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其中为什么隋朝在洛阳广建粮仓,我们分析是因为洛阳是交通枢纽,在洛阳广建粮仓可以方便首都粮食**,军粮**及赈灾。今年高考刚好考了洛阳问题,对学生应该有较大帮助。

2、做好课本回归,查漏补缺,特别注重边角知识,冷知识的巩固落实,最后突破。

3、做好纠错工作。我们把学生要完成的纠错工作由老师来帮助完成。由于高三一年做的试卷太多,要学生看错题可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把高三一年来学生做的试卷中,快班学生错的比较普遍的题目重新打印出来,整理了一百道题,再由学生重做,老师进行分析讲解,使纠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做好规范答题的训练,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书写工整化。

答题段落化。

答题序号化。

语言简明化。

按分定点化。

七.存在不足。

1.我们在复习时过度重视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本,忽视了基础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2.在复习时我们非常关注重点知识的突破,复习过于功利化,忽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使中等偏下的学生知识比较零散,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019届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

仁怀酒都高中2016届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 肖德坤。高考指导思想 高三的一轮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这个规律,确定复习的基本思路是 抓基础 重细节 重知识点,不宜搞太难 太繁的大综合题 重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认真结合对近几年的全国2卷高考题进行分析,我们坚信高考试题...

2019届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

高三物理备课组。一 学生现状分析。我校2013届高三学生相对相对其他学校而言,基础弱 底子薄 学习能力差。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潜能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爱思考,不注重解题思路,课后巩固训练不到位,再加上学生课后很少能把时间投入到物理学科的学习,导致对重点概念和规律无法...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六

一 选择题 1.全球通史 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结果是。a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b 推翻沙皇 统治。c 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