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搞好青少年德育工作

发布 2023-08-24 14:05:29 阅读 736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因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往往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就有诸多不良行为。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是非模糊、缺乏自控能力、法制观念淡薄,讲感情,重哥们义气。所以,往往做事时,对事情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作考虑或考虑不足;也有知道错后,有改正的愿望,但因没有坚强的意志已形成习惯,以至于不能真正改正不良行为。

其次,从家庭方面来看。当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家长往往是尽己所能满足子女的物质欲望,而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

这种娇纵与溺爱,极易让孩子养成诸多不良行为;再有,个别家长自身作风不正,例如,吃喝嫖赌、行贿**等,久而久之,也会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许多不良行为。

再次,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德育考核的量化机制,在一切为了升学的大背景下,往往是只重分数不重德育。至少在客观上是形成了这么一种现象,而且有些学校,特别是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都没有德育教育基地。

最后,从社会影响方面来看。市场经济让某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认为读不读书一个样。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堪忧,这些无疑会对学生形成极坏的影响;再有就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网络文化五花八门,良诱不齐,色情、暴力、赌博等混杂其间。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养成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突破口,对症下药,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少年德育工作体会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 三字经 中这样叙述 玉不...

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之我见

作者 刘丽敏。新教育时代 学生版 2018年第07期。摘要 德育工作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不能掉以轻心。其次,要以身作则。再次,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最后,要做到持之以恒。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工作得以...

青少年德育工作总结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 三字经 中这样叙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 知义 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 近朱赤,近墨黑 中的 赤 和 墨 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 训蒙文 更为 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 见人...

将德育工作做到青少年心里

麓墨!翻。和谐发展自主求知。河北省容城县贾光乡四庄小学李爱茹。摘要 教学中要及时总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和谐中发展,在自主中求知。乌,连你的课也愿意上了。二 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有益。活动。合。新课标中指出 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教学时,努力挖。掘身边的 学生熟悉的事物...

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

作者 王东。甘肃教育 2009年第24期。关键词 青少年 德育工作 思考。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0463 2009 12 b 0009 0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怎样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德育工作感悟

德育工作着的感悟。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班级德育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班主任对班级德育管理的能力直接决定班风与学风,班级的班风与学风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 用爱心对待每名学生,以身示范。爱是一种尊重,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能触及灵...

青少年工作体悟

我们青少年社工工作的工作对象原则上是罪错未成年人,以错为主以罪为辅。罪错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因触犯 刑法 或 治安管理处罚法 等有关法律而被管教或司法处理的未成年人。但是很多地区已经把工作范围扩展为 失学 失业 失管 的青少年。我们的工作要求是切实做到 发现一个 对接一个 帮教一个 跟踪一个 ...

育联网 青少年心理青少年心理工作的界限十问

青少年心理工作的界限十问。文 罗秋兰。曾有位同行焦虑地说 我现在烦恼的是,在课程设计里如何安排一些环节,让那些家长上来就痛哭流涕老老实实,才够震撼,他们才会服服帖帖地学习怎么正确教育孩子。也有亲子导师诚恳地建议 罗老师,你讲得很好,可是你对那些家长太温柔了,你应该严厉一些,他们才会体会到不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