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发布 2019-08-10 10:23:57 阅读 6828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 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分子在不停运动。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4、分子与原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

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一般为8个(氦为2),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4)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三、离子。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

如na+、al3+、cl-、s2等。

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1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5、有关离子的小结。

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通常带负电荷;

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6、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4、相对原子质量。

1、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即m c × 1/12),其他的原子与他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即mh/(mc×1/12))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例如:ar ( h) =m h ÷ m c × 1/12)

它的单位为1 一般不写出。而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kg,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实际质量的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课题3 元素。

1、元素。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

钙≥150mg/100ml中的钙是指钙元素。(其它类似)

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这种物质。例如:

表示氢元素。

h表示一个氢原子

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几个原子,如2h:表示二个氢原子注意。

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cu 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单质铜。

2、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的两点可归纳为: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一大二小)

3、元素可分为: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也可再加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4、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 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每一横行(即:周期):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 7 个横行,有7个周期。各周期数=电子层数。

每一纵行(即族):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所需的元素,(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离子。水 h2o 二氧化碳 co2 氢气 h2 氧气 o2 氮气 n2 等由分子构成。金属 固态非金属 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nacl由na 和cl 构成。2 分子的特征 分子的质量 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 且温度越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梳理。一 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 1 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2 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3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 2,质量比为8 1。2.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 氧气。3.由电解水实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试题 三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50分。1 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物理性质b 不同的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d 不同的化学性质。2.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 这句广告词说明了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演示 用毛笔蘸花露水在黑板上书写 水 字。提问 水 为什么会慢慢消失?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演示 品红扩散实验。提问 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动画 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讲解 原来花露水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课题二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 上 知识点整理。第2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二 氧气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 观察和描述木炭 硫 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 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等量关系。2 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会使用元素 原子分别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分子的构成。3 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会正确使用化学用语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4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分析。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物质构成的奥秘 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教学主题。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 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而本主题的学习对学生深入认识物质的变化,学习身边常见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作...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2nahco3na2co3 h2o 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三 定义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还包括物理 它们是物理变化。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 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 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