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发布 2019-06-29 19:12:17 阅读 7413

篇一: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规定《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只需一课时,我冥思苦想无论怎么上,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那些编者心里不知是怎样想的,我反正一课时是完不成的。同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傅老师也是这样感叹道。一课时始终不能完成,于是我用了4 个课时,将近一个礼拜的课全部花在《论语十则》上了。

孔子生平简介介绍;《论语》着作的介绍,从儒家思想谈到《四书》《五经》,从核心“仁”字谈到字词落实;从通假字的解释到孔子思想的分类;从学习的态度讲到学习的方法以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的做人标准。四课时下来,可以说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于是胸有成竹地布置了《论语十则》的作业,对学生应该是说一百个放心了。

第二天,语文课代表捧着一大堆的语文作业本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看着一叠《课堂作业》,心里非常高兴,这一届学生一是按时上交作业,二是没有同学不交作业。这作业的质量肯定是比较高的,这也算是对我这一周课堂教学最好的肯定吧!我心里是这样想的。

我放下手头上的其他工作,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带着完全是欣赏和愉悦的心态进行批改。填空,选择正确读音,解释加点的词,找出成语并解释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题目,所以同学们做得都非常好,只是少数几位学生错了一二个。但到了第8 题,简直是面目全非,自己那种高傲的姿态一下子掉落了万丈深渊。

第6 题是这样的:用原文句子填空①《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那句?42 位上交的作业,回答大都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几乎千篇一律:“重大的责任和遥远的路途。”…假如我们避开题目要求原文回答,同学们的回答几乎是完美无瑕的。

但是离我们作业的要求是相违背的,于是我痛下决心,都在此题打上了不光彩的一个“叉”。痛定思痛,寻找原因。其一,学生的粗心大意是造成这题错误的罪魁祸首,没有看清题意,这也许是新初一学生的一大通病。

其二本人也存在失误,没有落实文本教育,只知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夸夸其谈,没有落实要求细则,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还是从细小的习惯做起,从他们擦亮眼睛做起,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做起。

批完作业本,长长地透了一口,此是学生要教师教的根源所在,行文至此,思绪万千,以此记之,望以此为鉴,此可谓是一点教学反思吧!

篇二: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这篇课文虽然是经典,但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东西,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更注重文言基础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可以肯定:一是教得比较扎实,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文言知识掌握得较好;二是《论语十则》只是《论语》这部大书的几页,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展学生对这部经典的认识;三是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容易上手掌握,有助于增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不足的地方有教学内容有些面面俱到,学生对课文的翻译掌握得不好,没有在规定课时内按排学生背诵课文。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感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无奈,面对一些很好的文字,却不能用更加自由的方式来传达。在古代难懂的文字和现代充满活力的学生之间,我们的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变成一座美丽坚固的桥梁?

篇三: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是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单元唯一的一篇文言文,非常重要。因此,在课前进行了教师带读,让同学们在早自习熟读课文。

在这十则论语中,不少篇目容易理解,但是翻译起来却容易漏译、误译。因此,第一课时上安排同学们小组讨论,进行前5则的翻译。在此之前,正音、文学常识花了大约6分钟,讨论结束时,我再次看了时间,两个班均在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结束讨论。

期间,我在小组间巡查,发现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效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小组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了8则的翻译,有动作慢的小组只完成了4则。针对这一现象,我对这些小组的课堂讨论进行了指导和要求,要求其将任务分布下去,每人一则,另外一人专门负责记录。

在最后10分钟的课堂展示上,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我加以小组竞赛的机制,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不少平时从不主动发言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展示讨论成果。

考虑到第二课时的任务比较重,因此布置学生在课后将后5则的翻译进行讨论。在第二课时的时候,有个别小组没有进行课后讨论,因此在课堂展示上发言不太积极,即使发言,也不够准确。因此,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要培养。

《论语十则》总共花费三课时,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文本的翻译,文学常识,十则归类等等,学生都进行了很好的学习,反思两个单元的教学,这篇课文是最为成功的。加以课堂小组竞赛和及时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论语十则读后感

篇一 论语十则 读后感。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 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 奇怪的文字。后来,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非常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论语六则教学反思

论语六则 教学反思。冯学列。我认为学习 论语六则 的目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华和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的部分。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课文,而在于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和做人道理。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好像真的在学生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

《论语四则》观后反思

博学强识,切问近思教学 三字经 的体会 听了 论语四则 一课,感触颇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 三字经 时采用的一些方法,请导师多多指教。1 反复诵读。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以教师为主导,重在垂范 通过自己带读 随读 行为垂范,把经典 三字经 诵读教育作为提高自身师德的有效 简便的方...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则。孔子。人物介绍 孔丘 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曾参 前505 前436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仲由 前542 前480 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全文 1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教案及反思

论语 六则。一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释义 2.在理解文言基础知识,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用文中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3.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 二 三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