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发布 2019-06-22 12:03:57 阅读 5891

《管理学原理》第一阶段学习包括六章: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建设。

第四章:计划概述。

第五章: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六章:决策。

第一章管理概述。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 管理的性质。

1、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具有双重属性,即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从理论上讲,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是统一的,互补的,在管理实践中,这两者之间也不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片面强调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管理的失败。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未来并制定行动计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计划。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定的计划。

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状态,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二、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2、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解释“管理丛林”现象。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管理的核心在于调节人际关系,管理人的行为,引导人的心理反应,掌握人的本职,于是就产生了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

二、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影响。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这些思想不但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而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二节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系统的管理理论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这些管理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观念再到思想以及形成理论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1)劳动分工的观点——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己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2、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1)对分工的作用作出更全面的解释。

2)设计了一种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

3、欧文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企业发展面临着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以促进生产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用“科学管理”取代“传统的经验管理”。

2、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a工作定额;b标准化c能力与工作相匹配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他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第四节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一、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1、 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2、 行为科学理论。

二、“热带丛林”现象。

1、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强调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条件和经理人员五项职能。

2、权变管理学派。

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是揭示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其代表人物有费德勒和伍德沃德。

第三章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建设。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对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

一、社会责任的概念。

1、社会责任的概念。

罗宾斯认为,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2、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三个概念。

1)企业的社会契约——分为:经济层面的社会契约与社会伦理层面的社会契约。

2)利益相关者——在一定痕迹总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

3)企业社会审计——内容包括:a社会责任的种类,b企业应对社会问题的方式,c社会问题本身。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趋势。

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经历了从被迫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慈善捐款、解决环境污染、种族歧视等具体事务性问题,到对社会压力做出积极的反应,直至将社会责任问题制度化、程序化并作为企业战略确定下来。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

1、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原则。

2、法律要求与社会要求的关系原则。

3、企业契约与社会契约的关系原则。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1、企业对员工的责任;2、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3、企业对服务对象的责任;4、企业对环境的责任;5、企业对竞争者的责;任6、企业对社区居民的责任。

第三节管理道德建设。

一、管理道德的内涵及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的管理道德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以企业管理的道德理念为核心,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的总和。强化企业管理道德建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企业管理道德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不同的道德观。

1、功利的观点。

企业决策只重视结果、企业盈利状态和股东权益增加等。

2、权利主义的观点。

权利主义观点认为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注重考察一个人的责任以及全社会的一些普遍性原则。

3、公平理论的观点。

这一观点要求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强调和满足基本的行业规则,强调管理行为的公正、公平。

第四章计划概述。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类别;概述计划过程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与特点。

一、计划的概念。

在管理学中,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事先制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

二、计划的特点。

1、目的性2、基础性3、前瞻性4、普遍性。

第二节计划的分类。

一、战略计划与行动计划。

1、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2、行动计划——在战略计划所规定的方向、方针、政策框架内,确保战略咪表的落实和实现、确保资源的取得和有效运用的具体计划。

二、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1、长期计划——为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服务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性、综合性的发展规划。

2、中期计划——根据远期计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并结合计划期内实际情况制定的计划。

3、短期计划——最接近于实施的行动计划,视为实现组织的短期目标服务的。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计划的制定一般要通过以下7个环节或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拟定并估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四节战略管理与企业家精神。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对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运用战略所进行的管理就是战略管理,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全过程的管理。

二、战略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保和法律等要素。

2、中观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竞争结构和行业内战略群体等行业环境因素。

3、微观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及其竞争者、目标顾客等要素。

第五章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的概念、特征和类别,解释**的行为过程及意义,了解时间管理的步骤和基本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计划的前提——**。

一、**的概念及其意义。

1、**的概念。

以过去为基础,依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对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事先进行科学的推测与估计。

2、**的意义。

二、**的分类。

1、按**的内容分为:社会测测、经济**、技术**和科学**;

2、按**的时间分为:常期**、中期**和短期**;

3、按**的性质分为:定性**和定量**。

第二节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在管理学中的涵义。

时间管理是一种个人的作业计划,它可以教会人们学会管理时间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时间进行计划安排,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

二、管理者的时间。

1、被动时间——是管理者自己不可控制的时间,即用于响应其他人提出来的各种要求和请求,或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时间。

2、可支配时间——是指管理者自己可以自行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的重点就是如何用好这一部分时间。

第三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2、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

3、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1、建议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确定目标是mbo的关键,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

2、组织实施。

3、检查结果。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检查过程主要包括:1)自检2)商谈3)评价。

4、新的循环。

第六章决策。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主体责任落实年第一阶段总结

关于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自查自纠阶段情况总结。根据公司 关于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 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结合我科室工作实际,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对科室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并认真的开展了自查自纠,现将我科室自查自纠阶段活动和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 高度重视,认真组...

2019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1.组织概念 三个共性。组织定义 组织就是将一些人系统地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组织三个共性 1 有一个特定的目的。2 组织的目标和目的只能靠人来完成。3 所有组织都需要构建一个考虑周全的系统化结构来规范和限制其成员的行为。2.用效率和效果的思想解释管理的概念。管理定义 ...

2019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1.组织概念 三个共性。组织定义 组织就是将一些人系统地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组织三个共性 1 有一个特定的目的。2 组织的目标和目的只能靠人来完成。3 所有组织都需要构建一个考虑周全的系统化结构来规范和限制其成员的行为。2.用效率和效果的思想解释管理的概念。管理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