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交能力培养小组策划书

发布 2019-06-04 18:53:37 阅读 3782

拉毛才旦。

社工1002

理念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对特定个人相处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特定他人,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失落;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愿望,而这类同学则比较缺乏这种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性格还没有发育成熟,脾气莽撞或者内心自卑等等,心智也处于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青春期同学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

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

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我们设计和即将事实施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目标及目的

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

目的:1、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为寻求良好人际交往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

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

3、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服务对象: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同学。

小组特征:1、 性质:学习性和发展性小组。

2、 节数:10节。

3、 人数:10人。

4、 日期:待定。

5、 时间:待定。

6、 地点:待定。

招募方法。根据使用对象进行调整。

活动流程。第一节嗨,你好。

主题:小组的形成和组员间的相互认识。

第二节认识我,走进你(一)

主题:自我探索与分享。

第三节认识我走进你(二)

主题:自我行为的认知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行为的认知。

第四节假如我是你。

主题:学习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各种人际关系问题。

第五节心之桥(一)

主题:学习各种交往技巧(信任、合作、沟通、理解等)

第六节心之桥(二)

主题:学习各种交往技巧。

第七节相信自己。

主题:帮助组员认知自己,增强自尊感,提高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