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六年级数学的《确定位置》有感

发布 2024-04-30 21:10:09 阅读 8288

听六年级数学的《确定位置》有感。

上周,有幸听周卫东老师的《确定位置》这节课,深有感触。其实,从周老师上午的主持大会和对其他老师课的点评,我就被周老师渊博知识和深刻的见解所折服。对于这节课,我充满了期待。

本节课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中都有的,而且都是把一个知识点分解到不同年级,降低难度,此节课是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的最后一部分,不同的是人教版放到了六上,苏教版在六下。这节课用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过了本节课的知识,要讲好这节课就有了难度。

我也有了几点思考:1.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再次讲解,需要把学生带到**去?

上好这节课,才能不沦落为复习课,习题课?2.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下面我就调到学生积极性为例,重点说说我的感受。

周老师的课堂,很好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在周老师的课堂上,他通过课前谈话,首先肯定了学生们已经学过此节内容的事实,然后抛出问题”你们学的是人教版的,老师的学生学的是苏教版的,这节跟着老师来学确定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通过“四个一”(一张作业单,一支水彩笔,一把三角板,一个圆规),减少干扰因素,提高学生注意力。接着周老师创设情境,风雨交加的晚上,一艘渔船被困,需要救援,让学生扮演救援船船长,周老师还第1页/共4页。

专门给“王船长,张船长,李船长……”让学生融入情境,带入角色,想要找到渔船,就必须知道它的位置,要知道位置,需要哪些信息?学生由被动的学,转为主动的学,急切的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周老师做的很好。我想,用救援船这个导入,其他老师也有想到用到过,但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是真的被吸引,带动,真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了,这对已经学过本节内容的学生来说不容易,因为他们知道救援就要找位置,找位置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就是方向,距离吗?

周老师是怎么做到的?

1.用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景**/**创设出危险/紧急的氛围。

2.通过名称的改变,让学生带入角色,身上充满责任感。

3.设计紧密,环环相扣,步步诱导,让学生根据信息的增加,逐渐缩小搜索范围,确定位置。

4.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引起认知冲突,把以往所学的不规范的/不注意的纠正过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心理。

回过头来反思,自己上这节课时,中规中矩,怎么没有细想东偏北和北偏东的区别,为什么不深入研究一下?教师,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课堂需要创新,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跨出别人走不出的那一步!加油!

下面以周卫东课堂教学语丝结尾,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一点周老师的课堂魅力:

第2页/共4页。

课堂如“寻宝”:扣住学科本质,一咏三叹,让学习像寻宝一样新奇;

课堂如“登山”:经过学习过程,尝试发现,让学习像登山一样给力;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第3页/共4页。

议**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课堂如“呼吸”:创设合适场域,催生动力,让学习相呼吸一样自然!

第4页/共4页。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单元教案

五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一 内容 课本84 86页例1 例2,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 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喜...

五年级数学《确定位置》微课设计说明

微课设计说明。微课名称适用对象教学内容。确定位置 五年级。青岛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 确定位置 1 认识列和行,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目标。2 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思路教学用途。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抽象的数对,会用数对表示方格中...

一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2教案北京版

确定位置。一 前端分析 1.确定位置 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二册中的一个小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 前。后 上。下 左。右 的位置与顺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第二学段 年级 学习在平面内用数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位置 这一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