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片段及反思 建桥梁苏教版

发布 2023-11-06 12:45:01 阅读 4049

教学片段:1.导入, 认识桥的结构。

师:(出示一个小架子)想一想,它象你们见过的什么?

生:凳子、桌子、桥……

师:这里我们把它看成一座桥。介绍桥的组成部分:桥面、桥墩。走车的地方叫做桥面,桥面下的两根柱子叫桥墩。

2.设情境, 引出研究的问题。

师:(把小架子翻过来)现在这座桥缺哪部分?生:桥面师:你们想不想利用这两个桥墩,用纸做桥面,亲手搭几座桥?

生:想。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桥面的科学。(板书:建桥梁)我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跟我的一模一样的“桥”。(师发桥)

师指导各组搭一座平板桥。(将一张纸放在桥墩上面)

师:搭的这座桥能不能承受住重物呢?我们用围棋子试一试,桥面能承受多少枚棋子?

生:活动并汇报(一枚棋子桥面就塌了)

师:为什么会塌了呢?

生:纸太软、棋子太重……

3.作假设, 说说可能影响桥面承受力的因素。

师:你认为桥面的承受力与什么有关系?(板书:桥面的承受力)

生:提出假设。

师:板书记录(纸的大小、纸的层数、桥面的形状……)

4.活动中验证假设。

师:究竟桥面的承受力同什么有关呢?怎样证明你的想法是对的呢?

生:实验。师:

现在我提一个任务,用刚才的这张纸重新设计一个桥面,使桥面能承受住3枚棋子,要求把研究情况记录在纸上,并把你们的新发现写下来,最后各组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研究的,大家听明白了吗?(清楚了)现在开始吧。

生:活动(教师各组巡视)

师:哪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研究的?

生:我们是把纸对折成四层,3枚棋子放在一起时桥面塌了,把3枚棋子分开放后,纸便承受住了。

师:这是怎么会事?生:也许是分散了它的承受力。

生:和它的层数也有关系。

生:我们组和他们不一样,是把纸折成“└┘形,能放6枚棋子。(学生拿着自己的桥面展示着)

师:为什么平面桥一个棋子也承受不住,你们的桥面却能承受住6枚棋子呢?

生:我们把纸折了后,和刚才的就不一样了。

师:怎么不一样?

生:它们的形状变了。

生:你能上台画出来吗?

生:(原来是桥面的形状是“—”现在是“└┘

师:其他组说说。

生:我们组是把纸折成“м”的形状,能够承受住11枚棋子。我们还有一个新的发现,把一张纸弯一弯,用手拿着一头,另一头也能托起3枚棋子。

师:噢,能说说原因吗?

生:可能也是形状改变了吧。(其它组继续汇报)

师:研究到这里,谁来说说你对纸桥桥面承受力的大小有哪些了解?

生:(全班归纳交流)

5.提要求:设计一个能承受30枚棋子的桥面。

师:根据刚才的发现,再设计一个能承受30枚棋子的桥面,有信心完成吗?(有)

生:活动。(师各组巡视指导)

师:挨组来汇报,把你们的桥面拿到前面,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能承受30枚棋子,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每个组派两位同学。

生:(拿自己的桥面,上台,边摆放棋子边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6.延伸课外,结束教学活动。

师: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有的组来不及汇报,但感兴趣的同学回家还可以自己继续搞研究。纸桥是这样,真桥也是这样,生活中有许多的科学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

教后反思: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这里没有老师强制性的灌输,冷峻的面孔和冗长的讲解,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或讽刺,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教师真正地在组织、引导和合作,教师轻松,学生愉悦,教师潇洒,学生生动。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形成了融洽、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这不正是我们时时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吗?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学习,思维会更活跃,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这正是本课追求的境界。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自我表现,怎样想就怎样说,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释疑。

让学生以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或帮助同学解决一个难题为荣。这不正是以人为本,开放搞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好方法吗?本课的教学基本上是在40分钟内完成的,由于时空上的限制,对学生主体性的评价未能真正得以体现。

科学教学评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但如何具体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也有待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片段及评析反思 怎样移动重物苏教版

片断 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的一些特点 生 重点。师 如果我手一放就会怎么样。生 向左边倒。师 不平衡了对吧?生 对。师 那要使它平衡,在右边挂钩码,怎么挂?生 我认为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也是第二个孔挂钩码。师 我拿一个试试看。挂在第一个孔里面。杠杆平衡了。一个就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想不想研究。接下我给...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片段及反思 斜坡的启示苏教版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 实证 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 实证意识 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追求实验的 精确性 以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课堂中实证意识的教学,成了本课的一大亮点。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师生深...

五年级下册片段教学

中的父与子。师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中的父与子 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坚强执著和他对儿子强烈的爱。那他的儿子阿曼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 父 子 请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稍停2秒 师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阿曼达是怎样的?请中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