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案

发布 2023-07-28 01:59:54 阅读 8123

别再把我当孩子。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授课人:李菊。

教学目标: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教学难点: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好!欢迎来到家长学校!

我们先做个热身游戏:数“7”。

规则:每一位同学轮到时坐着说出自己轮到的数字,但在轮到数字有7(7.17.

27…)或是数字为7的倍数时(7.14.21.

28….)该位同学必须站起拍手,且不可说出此数字。淘汰者站起来,面向大家并对大家说:

对不起,我错了!大家一起回应:没关系,我们依然爱你!

咱们家长会违反已定的规则,那成长中的孩子呢?违反规则的情况肯定会很多,我们是不是要经常对孩子说,没关系,我们依然爱你!

2、认识逆反。

本班案例:1:小a对自己那双浅色运动鞋尤其偏爱。星期天,妈妈把鞋刷洗干净,叫小a先别穿,等明天上学再穿。小a直接让鞋子在地上打了个滚儿。

2:小t在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来都是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可是升入初中后,每周作业都拖拖拉拉。

家长们都觉得,孩子升入初中,长大了,应该越来越听话、越来越懂事才对,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呢?莫名其妙地喜欢和家长顶嘴了?我想说的是,孩子不能完全听我们的话,应该适当的有小反驳。

那听话的将来都去做司机、秘书,这些工作不需要创造力。

案例分析。1、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具体表现。

硬抵抗(外露型)――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就像案例1中的小a。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软抵抗(内隐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如案例2中的小t。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情感迁移(极端型)――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嫌妈妈唠叨,连妈妈做的菜都不喜欢吃了,看见妈妈的鞋子就踢一脚。

“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例如:孩子前几周八年级有个学生厌学,老师去家访,恰巧妈妈不在家,老师跟这个学生聊了会儿,他没啥事,有说有笑的。

一谈起厌学的原因,孩子数落了妈妈的诸多不是,竟然说出,我不像看到她,她死了才好呢。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3、产生逆反的原因。

生理、心理的变化导致反抗意识的产生。

心理学界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共有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称为“第一逆反期”;10岁至20岁称为“第二逆反期”。

在第一逆反期里,孩子才刚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等,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后,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的要求、安排、训斥、惩罚等常会表现出执拗、任性、逆向而行。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记得我家老二三四岁时,有那么一阵子,她发给我们东西,也就小纸片、饼干什么的,每个人都得说一声谢谢,要是说谢谢小美女、谢谢妹妹,她闹、俺不叫妹妹,俺叫霄霄。

到了青春期,则是第二逆反期,逆反心理也最重。此时,孩子的生理发育已逐渐成熟,出现第二性征,在心理上则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成年人将他们视作大人看待,理解并尊重他们。

如果这种理解与尊重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自然会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

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加重了孩子的反抗心理。

a.家长的过分专断。

有的孩子很极端、很反抗,实质上是家长长期以来高高在上过于专断,不尊重孩子造成的结果。首先,中国传统历来讲究“孝顺”,很多家长认为“孝顺”就是孩子要规规矩矩听话,孩子稍有不从、不敬,便会受到批评,被冠之“逆反”的帽子。其次,养儿防老,儿女成龙成凤自己脸上有光的老观念在中国广泛存在,因此,一些家长功利心很重,希望孩子完全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路线成长,甚至把自己的未来押在孩子身上,过度施压导致孩子出现非正常反抗。

同时,家长被自己的两种心态掌控着:第一,你是我生养的,所以你要听我的话,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甚至像我一样去思想;第二,你还小不懂事,不知道人情冷暖,不知道社会竞争的残酷,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爱你,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所以你要听我的。孩子没有了自主行事的空间,久而久之,导致反抗心理的产生。

b.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多,但缺乏适当的指导。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多,要求孩子学习好,要求孩子有才艺,各方面比其他同学优秀,有一些要求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容易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同时,有些家长只抓学习分数,不重视孩子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限制孩子的交往范围,使孩子精神负担重、生活单调枯燥。

也有一些家长往往由于工作太忙或是知识有限,对孩子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了解孩子的成绩、孩子是否受到坏的影响,至于孩子成绩为什么不好、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孩子跟其他同学的交往方式等方面,就不太过问与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指导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相适应,满足不了孩子成长的需要,从而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发生冲突。

过渡)青春逆反期,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朋友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在青春期的逆反,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发展自主的意愿。这种意愿是表现自主,还是愤怒,取决于这个家庭亲子关系的性质。一个孩子的逆反期要持续多久,取决于家庭的态度。

三、正确对待逆反。

1、正确看待孩子的反抗表现,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反抗心理的出现是有原因的,除了因为身体、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原因外,家长的原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家长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正确看待孩子的反抗表现。

首先,孩子的反抗有积极的一面,孩子与家长“顶牛”,表面看是不听家长的话,惹得家长很生气,让家长们很烦恼。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

其次,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觉醒和修正,孩子的反抗行为也会不断减弱,甚至是完全消除。因为,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心理成长过程。蜕变是疼痛的,成长是难受的。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反抗心理严重时,感觉家里暗无天日,做什么都心灰意懒,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需要及时调整。

再次,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逆反心理。既然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中自然出现的过程,家长就要学会平和地接受。当家长接受孩子时,孩子也就能从内心接纳家长,反抗“顶牛”就会相应地减少。

家长的心态越平和,孩子的心态也会越好。

2、给孩子尊重、信任和选择的自由。

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听家长的,他们常常以长辈自居,习惯于居高临下,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孩子稍有些不顺从或提出异议,便采取“高压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但是这些家长忘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他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简单地服从和遵守家长的命令。

要给孩子选择权。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儿,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大了,报考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工作,选择什么人做男、女朋友,我们会跟孩子商量,但家长会把自己的意愿影响到孩子,甚至会强压给孩子,多数家长并不会真正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时间长了,很容易爆发出家庭矛盾。

我想说的是,并不是要等到孩子大了,才给孩子选择权,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给孩子选择权,锻炼孩子自主思考。

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懂什么,我走过的路比孩子吃过的盐都多,我的人生经验比孩子多,孩子的眼光哪有咱家长远,所以,我得给他拿主意。家长的建议确实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殊不知,家长拿主意拿惯了,孩子就不大会拿主意了。

咱们班每周都会推选三到五位“学习之星”,当选的同学获得一颗星,并把属于自己的这颗星贴在后墙的班级风采栏。魏子棠当选的那次,他问我:“老师,这贴在哪呀?

”当时我反问他,你觉得贴哪更合适、更美观呢。观察片刻后,他自己就贴好了。

家长要想让孩子自己会拿主意,那就放手让孩子从小就得到这方面的锻炼,秘诀就是给孩子选择权。

例如,有一部分孩子星期的作业是老大难。首先,他们知道作业是应该做的。家长能给孩子选择的是什么时间做,怎么安排科目顺序。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细节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关键是家长要把这样的选择权给到孩子“手里”。

当他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就会坚持己见,当他认为自己受到家长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也会反抗。因此,要想少让孩子顶嘴,家长必须改变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像对待**一样对待孩子,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遇到事情时,应当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孩子说的确实有道理,家长应该积极地采纳并对孩子做一番表扬;即使孩子的观点不正确,家长也不能训斥、贬低或嘲笑孩子,而应当耐心地启发孩子,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应当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孩子心里服气了,他的嘴也就不会那么“硬”了。

3、和孩子成为朋友。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升入初中后,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的情感依托对象已发生了变化。学龄前他们依托家长,上小学后,老师的话对他们就是“圣旨”,而到了初中,他们的情感依托对象则是同龄伙伴。此时,孩子已对家长逐渐封锁了内心世界,也就是有隐私了。

这给家长了解孩子带来了困难。此时,如果家长想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靠偷听**、偷看日记是绝对行不通的,好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改变自己,成为孩子的“伙伴”,培养共同话题。

家长学校教案

课题 培育爱心懂得感恩。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教学,让家长明确培育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懂得感恩的重要性。2 通过本次教学,让家长知道让学生学会感恩,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各位家长,欢迎在百忙之中来到家长学校课堂,今天学习的内容是 培育爱心懂得感恩 二 案例及启示。现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

家长学校教案

让孩子拥有好习惯。教学主题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的 1 引导家长认识学习习惯在孩子学习 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 和家长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学难点 家长怎么样以身示范,影响孩子的学习。教学方法 多 家校互动。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 教师引入,家长示疑 1 师 我们...

家长学校教案

课题 如何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教学目的 1 家长如何有效的建立孩子的自信心。2 家长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对孩子有良好的影响。教学重点 家长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影响孩子。教学方法 讲座。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自信心 孩子成功的源泉 哲人说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