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好三方协议让offer更给力

发布 2019-07-24 23:37:57 阅读 7120

——**过来人求职网。

2012年的校园招聘已经来到了尾声阶段,很多同学历经辛苦争来的offer,却可能在签订三方协议、档案户口、五险一金等存在争议的问题上裹足不前,正式入职后还有签定劳动合同的问题,这些究竟都有着怎样的面貌?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层层问题惹得毕业生们眉头紧锁。

三方协议。关于法律约束力——三方协议是在大学生正式毕业前,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之间签署的毕业派遣依据,用来明确三方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的权利与义务,涉及毕业生的户籍、保险、档案等相关问题,是毕业生在毕业前到被用人单位正式接收这段过渡时期的约束性协议。我们知道三方协议不同于劳动合同,不仅是解决毕业生的工作问题,还约定了毕业生人事关系的转移。

但很多同学不知道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几乎等同于劳动合同,其中也包括签三方协议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双方协议书(也就是所谓签了offer)。一旦一方有违约行为,就需要按约履行责任。因此为了不签定一份给自己惹麻烦的三方协议,在签约前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意愿和将来是否考研或考公务员后,再决定是否签署。

另外,没有人事接收权的单位与你签定的由用人单位起草的两方的协议书属无效。

关于签约程序——如果是在校园招聘中签定协议,毕业生用学校下发的三方协议,到用人单位自行签署,三方各留一份,学校那份由学校盖章存档(每年6月18日前必需将三方交到学校)。如果是参加社会上招聘,一定要选择正规大型的招聘会,看好协议,避免上当。毕业后拿派遣证到用人单位报到,签定正式劳动合同后三方协议自然终止。

而三方协议最终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用人单位是否具有人事接收权。因此签三方协议前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人事权资质、用人的流程和接收手续。如果遇到不给你办户口却要和你签三方的单位,往往是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制度一无所知,所以千万不能给,避免麻烦。

关于违约——国家对于有效的三方协议的违约金没有上限规定,因此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通常违约金金额为或5000。如果毕业生遇到非要解约不可的情况,可跟原单位提出解约申请,约定违约金的需交纳违约金,违约金不会是个小数目,在签约前一定要权衡各方利害关系,违约更需仔细斟酌;没有约定违约金则不用交纳。然后需拿到退函,何时取得退函完全取决于用人单位,因此要态度诚恳的与之协商,以免拖延时间。

取得退函后,再从学校领一份新的三方协议与新用人单位签约。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允许学生轻易违约,毕业生要事先了解各项政策。反之如果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入职前解约,也需交纳违约金。

关于干部身份——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在提干、评定职称时可能有用,因此最好保留干部身份。与用人单位或找人才市场签三方协议,一年后办理转正定级就可以了。

档案、户口。

关于档案内容——档案是一个学生高中及以后学习表现的文字记录材料。毕业生的档案里比较重要的材料包括: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记录课程、实验、实习、设计、劳动等成绩的《学习成绩表》;奖惩材料;入团、入党志愿书;毕业离校前的体检表;毕业生报到通知书。

关于档案需关注事项——用人单位通常用它作为衡量、聘用一名毕业生的依据,因此毕业生毕业后要让自己的档案能齐全及时到达用人单位的手上。毕业生不仅要了解自己档案的去向,还可以通过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确认档案袋里的材料齐全与否,错漏之处要及时与学校学生处学生档案室确认。一般情况下,接收毕业生的国企、事业、公务员单位的人事部门会直接收到寄送的档案,其他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档案寄送到与之挂靠的人才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

关于毕业生户口——户口是毕业生在求职时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以北京为例:北京户口一类是人事局指标,这种很有限;一类是人事部指标,名额会分配给央企、研究所和事业单位,还算比较宽松;另外考取国家公务员也是可以解决的。

因此用人单位能否落实北京户口也是你需要考虑的求职问题。

关于毕业生户口的落户程序——毕业生户口会由学校保卫部门送到辖区公安机关,按毕业生就业方案或就业报到证标明的地址办理迁移证,毕业生领取迁移证后要妥善保管,到工作单位后持户口迁移证、报到证、单位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也可以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遇到用人单位不能为毕业生解决户口的,毕业生只能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而不能与其签三方协议,须按有关要求把户口、档案转回生源地相关毕业生就业部门,由其办理相关手续。

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毕业生档案与户口是不能分开的。

劳动合同。关于重点关注哪些合同内容——首先要确认用人单位及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双方地位是否平等,字句能否清楚明白。其次要重点关注合同期限,试用期,工作内容,续签条款,劳动报酬、离职违约金,竞业禁止条款,保密条款,保险福利,休假制度,加班费,以及其他附加条款等内容。

由于毕业生是第一次签署劳动合同,如果有不懂的条文或字句要主动询问人事,不要不懂装懂,放弃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