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搭石第二课时

发布 2024-05-22 16:05:10 阅读 6940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总结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以及它的作用,欣赏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美景,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质疑**。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

2)我们该怎样去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然后齐读。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3)课文讲老人走搭石时,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村风、民风,道德的美。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山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任人走、任人踏”,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明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3)反复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提升情感。

三)课堂小结。

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没有粗心放过,反而用笔写出了一篇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更主要的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作为我们小学生,也应记住美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会美得无与伦比。

板书设计:搭石。

教学反思:搭石》这篇课文结构清晰,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反映家乡人助人、和谐、谦让、敬老等美好品质。本课的教学,我要求学生紧扣文本语言,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美。

同时,采用引读、对读、表演读,变成诗歌形式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协调有序”,体会到“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的节奏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文中看不见的心灵“美”有:①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②急忙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③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④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作者就是通过这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1.多音字。涨发。结。

2.近义词。

懒惰——懒怠平称——安稳。

满意——满足唯独——唯一。

谴责——斥责协调——调和。

平整——平坦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3.反义词。

懒惰——勤劳平稳——摇晃。

满意——失望谴责——赞许。

无名——著名美好——丑恶。

大概——确切理所当然——岂有此理。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在汛期,家乡的人们都会在小溪里摆上搭石。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搭石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搭石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21搭石》第二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 搭石 第二课时 设计者 姚红星德清县莫干山外国语小学。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 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 学习的引领者 引导孩子...

搭石第二课时

搭石 第二课时设计。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 师板书课题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搭石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2 但是作者却说它构成了 生接 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 请齐读这句话 搭石,构成了 生齐读,师板书 风景 师 普通的石头而已,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风景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

《搭石》第二课时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搭石 导学案。本周习惯 我会大胆交流编号 21 课时 第二课时课型 新知 主备人 王小芬审核人 林强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 我要细细品味由 搭石 引发的感人的场景。2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3 我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的方法。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