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

发布 2024-05-22 15:50:10 阅读 9912

《搭石》第二课时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搭石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

2、但是作者却说它构成了——(生接: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请齐读这句话:“搭石,构成了……”生齐读,师板书:风景)。

师:普通的石头而已,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风景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和作者一起,走进小村庄,走近搭石去看看吧!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你觉得美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二、自读,寻找“美”。

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欣赏“美”。

师:相信,一幅幅画面已在大家的脑海中呈现。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的美?(预设学生会找到以下句子)

一)、“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嗯,你找得好,读得也流利。说说看,这个语段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美?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课件,两个词下出现着重号)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请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同学们?

生2: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3: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师: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谁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师比手势)

生4声情并茂地朗读)

生5:我还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感受到美。(点击课件,两个短语下出现着重号)

师:能通过朗读把这美妙的声音送给大家吗?

生5很认真地读)

师:谁能读得更轻快些?

点名读)师:踏踏,多么清脆。这踏踏的脚步声,是一串在搭石上跳跃的音符。

师:多美的画面啊!(课件出示配文画,文段打成诗的形式。)哪位同学把这段话美美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读得好。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不禁也想试试,行吗?

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给我鼓劲!(师配乐朗读)

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好。大家一起来,老师给大家配上**。

生感情齐读)

二)、“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个句子写的是什么呢?

生:写上了年纪的人发现搭石不平稳,找来合适的石头换上。

师:老师想考一考同学们的表演能力。(生跃跃欲试)

师:别急。想表演得好,那就得把这句话好好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哪个小朋友读得最认真,最仔细,老师待会儿就请他来表演。

生自由边读边想象)

师:哇,看同学们读得多认真。来,同学们推荐一个表演高手来演一演。

生上台) 师:有信心演好吗?老师也支持你。

其他同学可别闲着,老师还有任务给你们呢,同学表演的时候要看清楚,老大爷在干什么?看到这一情景,你心里想些什么?老师也给自己安排了任务,我来配画外音。

小演员,现在可要看你的表演天才了,看我们俩能不能配合默契。

生表演,师配音)

生表演完,要回座位)

师招手:等一等,老大爷!

师对全班同学:现在我的身份变了,我是***的记者,到乡下来采风,我想采访一下这位换搭石的老人。

师:老人家,您好!刚才看您急匆匆的,怎么停下来呢?

生:我发现有一块搭石不平稳,我去找一块石头换上。

师:这可要耽误您不少时间呀?

生:不要紧。要是我不这样做,后面过搭石的人踩到那块搭石可能会摔倒。水这么凉,会感冒的。

师:我注意到,您搭好了石头,还在上面踏了几个来回。能告诉我,您为什么这样做吗?

生:我踩看看这块搭石会不会平稳,如果不平稳,我就再换一块。

师:您真是位热心肠的老人!谢谢您,您继续赶路吧。

师:那边走来一位小伙子,我去问问看。(采访一生)小伙子,看你扛着锄头,是这个村里的人吧?

生:是的。师:你是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热心肠的老人?

生:不是。

师:我再来问一个孩子。(采访)这个小朋友好可爱,你读几年级了?

生:四年级。

师:我想问你,见到老大爷这么做,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我想老大爷真是能为他人着想。要是我力气大一点,一定去帮他的忙。

师:多好的孩子,我分明看到你也像老大爷一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这种纯朴善良的民风正在一代代人身上延续。

师小结,板书“为他人着想”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美?

三)、“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从这句子体会到什么?

生:年轻人尊敬、关心老人。

板书:尊老)

师:是只有一两个年轻人会这样做吗?

生:不是。师:那要怎样读才能让大家知道,每个年轻人都会这样做。

一生读,突出了“总要”一词)

师:听出来了。(点击课件,“总要”下出现着重号)谁再来试试?

一生读,语速很快)

师:你真是个莽撞的小伙子,小心点儿,你背上可是个老人。(众笑)再读读看。(生再读,有进步)。

师:好小伙!

师小结:搭石上,这背负着老人的身影,不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吗?

四)“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师:找得真好,多么动人的一幅画面啊!从这幅画面你感受到什么?

生1:村民们有礼貌,很友好。

生2:村民们懂得谦让。

板书:谦让)

师:那就把这种友好、亲切带进句子里读出来。(指名读)

师: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常见的情景、平常的动作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大家齐读,把这种浓浓的乡情读出来。(生齐读)

师小结: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纯朴和善良,不能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美读,升华“美”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道自然、朴实、生动的风景!

风景中的人——村民们在秋凉以后,会根据——(生接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生接读)

人们走搭石时,不抢路,不突然止步,动作是那么——(生接读)

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生接读)

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生接读)

师:村民们认为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

生:理所当然的。

师:说得多好啊!“理所当然”。你怎样理解“理所当然”这个词?

生1:村民们这样做是很自然的。

生2:他们已经习惯这样做了

生3:谁都会那样做。

师:没错,“理所当然”就是道理上应该这样做的意思。像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作者的家乡随处可见,“凡事为他人着想”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并代代相承。

此时,在你们眼里,这还是平凡的搭石吗?

生:不是。

师:平凡的搭石上,发生了多少感人的事。是呀——(课件出示课文第五段和“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生齐读) 师:一道美丽的风景!(板书:

美)在这平凡的搭石上,我们看到了纯朴热心的老大爷,看到了敬老爱老的年轻人,看到了相亲相爱、勤劳善良的村民们。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心灵再次感受——(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师: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早上,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放学了,老师看到做值日的同学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指名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六、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搭石》第二课时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搭石 导学案。本周习惯 我会大胆交流编号 21 课时 第二课时课型 新知 主备人 王小芬审核人 林强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 我要细细品味由 搭石 引发的感人的场景。2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3 我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 生动描写的方法。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

《搭石》第二课时

3 这幅画美在 整理搭石助人之美 4 一件平常的小事,我们从老人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到了他关心别人的美,请一位同学把这种美读出来。第二幅画面 第三段 1 读读这部分,说说画面中哪儿让你觉得美?怎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

《搭石》第二课时

搭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人间真情 的第二篇课文 搭石 基于的课程标准 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教材分析 搭石 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人间真情 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当代的著名诗人刘章,他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秀美的意境,文中那一方方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