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积累与运用七》韦编三绝

发布 2024-05-17 10:30:13 阅读 4542

《积累与运用(七)》资料。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个字。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像《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西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七》教案

积累与运用 七 教学目标。1.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2.背诵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3.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妙趣,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4.鼓励学生在精美的语言中学习语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语言,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初步学会广告...

西师大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六》教案

积累与运用 六 教学目标。1 体会句子意思,了解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掌握 被字句 和 把字句 的写法。2 读 背名人名句,理解名句意思,能主动积累和运用名句。3 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 画龙点睛 的意思。4 鼓励学生去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主动记记 收集一些名人名家的对联。初步掌握...

积累与运用 四 》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 积累与运用 四 教学目标。1.体会可以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出同一的逻辑关系。2.积累表示时间流逝的四字词语。3.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感知说明文也可以写得形象 生动。4.能作简单的社会调查,在实践中锻炼语文综合能力。教学准备。教师 若干用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相同的逻辑关系的句子。学生 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