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六年级下册奥数知识点大汇总

发布 2024-05-03 10:30:11 阅读 4740

1、六年级奥数知识点讲解: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一次不定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个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由于它的解不唯一,所以也叫做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常规方法:观察法、试验法、枚举法;

多元不定方程: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叫三元一次方程,它的解也不唯一;

多元不定方程解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个未知数的值,或者消去一个未知数,这样就把三元一次方程变成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按照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即可;

涉及知识点:列方程、数的整除、大小比较;

解不定方程的步骤:1、列方程;2、消元;3、写出表达式;4、确定范围;5、确定特征;6、确定答案;

技巧总结:a、写出表达式的技巧:用特征不明显的未知数表示特征明显的未知数,同时考虑用范围小的未知数表示范围大的未知数;b、消元技巧:消掉范围大的未知数;

2、六年级奥数知识点: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的性质:

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有;

18的约数有;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

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

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

18的倍数有……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

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

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3、六年级奥数知识点:数的整除。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 ”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

二、整除判断方法:

1. 能被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整除。

2. 能被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整除。

3. 能被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整除。

4. 能被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整除。

5. 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 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 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三、整除的性质:

1.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2.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4、六年级奥数知识点:余数及其应用。

基本概念:对任意自然数a、b、q、r,如果使得a÷b=q……r,且05、六年级奥数知识点:余数问题。

一、同余的定义:

①若两个整数a、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

②已知三个整数a、b、m,如果m|a-b,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读作a同余于b模m。

二、同余的性质:

①自身性:a≡a(mod m);

②对称性:若a≡b(mod m),则b≡a(mod m);

③传递性:若a≡b(mod m),b≡c(mod m),则a≡ c(mod m);

④和差性:若a≡b(mod m),c≡d(mod m),则a+c≡b+d(mod m),a-c≡b-d(mod m);

⑤相乘性:若a≡ b(mod m),c≡d(mod m),则a×c≡ b×d(mod m);

⑥乘方性:若a≡b(mod m),则an≡bn(mod m);

⑦同倍性:若a≡ b(mod m),整数c,则a×c≡ b×c(mod m×c);

三、关于乘方的预备知识:

①若a=a×b,则ma=ma×b=(ma)b

②若b=c+d则mb=mc+d=mc×md

四、被除后的余数特征:

一个自然数m,n表示m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n(mod 9)或(mod 3);

②一个自然数m,x表示m的各个奇数位上数字的和,y表示m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y-x或m≡11-(x-y)(mod 11);

五、费尔马小定理:

如果p是质数(素数),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1(mod p)。

6、六年级奥数知识点: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基本概念与性质: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

常用方法:①逆向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思考。

②对应思维方法:找出题目中具体的量与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

③转化思维方法: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把不同的标准(在分数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

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

④假设思维方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可以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况成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后结果。

⑤量不变思维方法: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a、分量发生变化,总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变。c、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

⑥替换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

⑦同倍率法:总量和分量之间按照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

⑧浓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

7、六年奥级数知识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基本方法:①通分分子法:使所有分数的分子相同,根据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分母的关系比较。

②通分分母法:使所有分数的分母相同,根据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分子的关系比较。

③基准数法:确定一个标准,使所有的分数都和它进行比较。

④分子和分母大小比较法:当分子和分母的差一定时,分子或分母越大的分数值越大。

⑤倍率比较法:当比较两个分子或分母同时变化时分数的大小,除了运用以上方法外,可以用同倍率的变化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具体运用见同倍率变化规律)

⑥转化比较方法:把所有分数转化成小数(求出分数的值)后进行比较。

⑦倍数比较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得数和1进行比较。

⑧大小比较法:用一个分数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出的数和0比较。

⑨倒数比较法:利用倒数比较大小,然后确定原数的大小。

⑩基准数比较法:确定一个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比较。

8、六年级奥数知识点: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特征:

1. 末位数字只能是;反之不成立。

2. 除以3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3. 除以4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

4. 约数个数为奇数;反之成立。

5. 奇数的平方的十位数字为偶数;反之不成立。

6. 奇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奇数;偶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偶数。

7. 两个相临整数的平方之间不可能再有平方数。

平方差公式:x2-y2=(x-y)(x+y)

完全平方和公式:(x+y)2=x2+2xy+y2

完全平方差公式:(x-y)2=x2-2xy+y2

9、六年级奥数知识点讲解:称球问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知识点约数与倍数总结

小学六年级奥数知识点。约数与倍数总结。小学六年级奥数知识点 约数与倍数总结。约数和倍数 假设整数a可以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 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2 几个...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 知识点汇总通用版

小学数学总复习。第一部分数与代数。1 整数和小数的意义。自然数正整数。整数0负整数。有限小数。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小数。不循环小数。2 整数 小数和正 负数的读 写法。1 整数的读 写法。2 小数的读 写法。3 正 负数的读 写法。3 小数的相关性质。1 小数的相关性质。2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六年级上册奥数试题 分数应用题7全国通用

分数应用题。1 例 修一条水渠,甲队每天修8小时,5天完成 乙队每天修10小时,6天完成。两队合作,每天工作6小时,几天可以完成?2 一项工作,甲组3人8天完成,乙组4人7天也能完成。现在由甲组2人和乙组7人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3 贷场上有一堆沙子,如果用3辆卡车4天可以运完,用4辆马车5天可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