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

发布 2024-04-24 03:25:10 阅读 399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大多数小学生的习作仍处在“涛声依旧”的尴尬境地,对习作往往显得被动、消极。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还是变相地占据了习作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地盲目指导,单调、乏味的照葫芦画瓢。

我认为在习作教学这块领域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都像是应付苦差事。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

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因此,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写为乐写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作文目标要求过高。

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要求一知半解甚至一点都不了解,仍然一如既往地“揠苗助长”,往往以7-9年级才真正开始训练的“写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习作”阶段的小学生,以 “习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 “写话” 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而学生 “跳起来”也 “够不着” ,就渐渐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觉得作文“云里雾里” ,琢磨不透,就不会作文了。

二)缺乏有效的作文方法。

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讲给学生的仅仅是作文技巧、 结构等理论知识,缺乏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实际作文能力难以提高。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缺乏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尤其是缺乏对作文闪光点的肯定和对创新的鼓励。这样做,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三)作文内容不贴近生活。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积累下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超出了小学生的经验范围,超出了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使小学生们缺乏切身生活体验。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畏惧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文思枯竭,因此就只有冥思苦想,胡编乱造,甚至是抄袭,导致作文中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意写进作文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

四)作文形式模式化。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 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像等等,制约了学生想像力、 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试作文,文体训练单一,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如何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一)、巧选题材。

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材料可写,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平时对生活观察得不够仔细。孩子们的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儿童作文的概念。

强调儿童要用童心去写作,写出真实,让习作真正变成“喜”作。童心无邪,孩子们是最真诚的。教师需适时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留意生活,学会在一滴水里倾听大海的声音,把小作文引向大天地。

著名的特级教师张万化老师的开放性作文教学体系中就提出了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的思路。张老师认为:学校是社会的细胞,要使作文教学的过程逐步变成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生活场景”。

作文教学要向学生的家庭和社区开放,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努力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才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帮妈妈提壶水,父亲节里送爸爸一张贺卡等等,这些生活的小细节无不处处充满了温情。孩子们只有学会了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有话说,有感发。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叶圣陶先生也说: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只有当学生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才能回归儿童的本真,真正做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2、激发学生想像的潜能,拓展各方面能力。

语文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学生的作文没新意、没创造,模式化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的想像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激发学生想像,培养习作的创造性。

1).写童话故事。

鲁迅先生曾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力一旦得到激发,脑中会浮现出生动、新奇的意象。

现在的孩子们大都是抱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长大的,童话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心。教师如果利用这一点,让他们编写童话故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鲜活的材料,还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如写《龟兔赛跑后传》,让学生开动脑筋编一个童话故事,既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力,又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情感教育。

2).关键词想像。

小学生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像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丰富的想像力能够使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丰富。

出示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想像。既弥补了学生漫无目的想像的空白,又有效地提供了想像的空间。比如用“池塘、青蛙、电网、饭桌”可以写成一篇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作文,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不要滥杀野生动物。

3).以憧憬未来想像。

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新奇感让他们敢于、乐于去设计未来的生活。如《二十年后的我》,让孩子们设想自己的未来,增强主体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还可写《未来的桥》、《未来的地球》等,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和创造的潜能。

4).看图想像。

根据单幅图或多幅图进行想像作文,鲜明的图画往往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擦出灵感的火花,那么写作文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快乐的体验。

3、充分利用现有的课本资源,推陈出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生动的课文,只要我们的老师拥有一双独具匠心的慧眼,就能够从中挖掘出丰富的习作材料。《语文标准》就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而小学语文课本也确实提供了这样一个习作训练的平台。

像把古诗《赠汪伦》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情景诗文融为一体,无不是一篇美文。还有续写《凡卡》的结尾,缩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

二)积极鼓励。

1.多鼓励少批评。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热情洋溢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对写作产生兴趣。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发现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用波浪线标示出来,学生一见到这样的符号,就会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一定会暗下决心,争取在下次有更精彩的表现。采取高分政策,对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对于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适当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建立信心。

2.评语具体、有针对性。

教师所加的批语应该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清楚的引导,切忌空洞抽象,要让学生看了批语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补充修改,不能全是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笼统的话。创造展示的平台,搜集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加以点评,注明作者及出处,公之于众,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可以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及时推荐给学校校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省市国家级报刊和**,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发表,还要特别关注处于作文水平中下游的学生,也给他们一个发表的机会,起码在班级内部发表,或者张贴于墙,或者抄写在班级黑板报上,或者口头予以发表,总之,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让人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丰富积累。

1.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不爱写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有时候觉得有话说,但一到下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活跃思维,引导他们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社会上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的言行举止,留意身边的小事,将观察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笔下生辉。

2.积累情感。

文章之所以动人全在于其中蕴涵着作者的深情。习作若没有这情字,还能真实感人吗?老师应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引导学生积累情感体验 。

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如从买菜这件事中,或者学会了讨价还价识别真假,或者感受到农民的艰辛与朴实,或者看到小商贩短斤少两的丑恶行为有了体验和思考,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

3.积累语言文字。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教师可以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好句好段,每周一评比,长期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皮亚杰指出:

“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之源,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将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以生活促进写作。使学生感到确实有话可写,要创设一定的空间,扩大作文课堂,启发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使之善于感知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写出好文章,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

学羁堡 量 年第 期。于瑞华 河北省邢台市东关逸夫小学。摘要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 尤为重要。许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 感到作文难 无兴趣。因此,要培养 来表现自己 哪怕一点点的成功 及时受到教。一 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有许多看图作文 对培养学生。师的表扬 同学...

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 改革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自主作文。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正。教学中,学生初稿时,教师适时指导 浏览,收集优秀作文和带有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待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和共同评改带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将选好的典型作文,展现在学生...

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突出的难点之一,也是制约小学语文教学成绩的 瓶颈 之一。小学作文教学往往令老师望 文 生畏,压力甚大,尤其是在我们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甚至产生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教好作文,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这是一系列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规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