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考试试题

发布 2024-04-15 23:20:08 阅读 7033

1.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质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技术。

2. 野外地质工作的任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典型的野外标本。

3.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资料收集;野外调查;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质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技术。

4. 野外地质工作的任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典型的野外标本。

5.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分析化验与模拟实验;综合解释(证据——推理——模拟——结论)。

6. 普地的任务: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特点(归纳式的逻辑推理;大跨度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结论的不确定性);学会使用规范的地质学语言;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内外地质作用过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野外调查能力。

7. 地球内部构造: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的部分称地幔(以670km为界,其上为上地幔,其下为下地幔),固体地幔和液体外核之间的幔核界面。

地核——地球内部2900km深度以下,分内核、外核(液态)

地壳、地幔、地核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大致划分,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地球内部的第一级界面。

康德拉面——**界面,作为上、下地壳的界面。

上地壳:花岗—片麻岩层,硅铝质矿物;下地壳:玄武岩层,铁镁质矿物。

8.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元素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9. 组成地壳的8大元素:氧、硅、铝、铁、钙、镁、钠、钾。

10. 地壳均衡原理(山根说):在地幔的某一深度面上,上覆岩石对地幔的压力处处相等,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11. 大陆地壳的两种构造单元:克拉通、造山带。

克拉通——稳定的构造单元,分为两大构造层次:基底、盖层,由花岗岩、片麻岩一类的结晶岩石组成。

具有基底和盖层的克拉通称为地台。

造山带——活动的构造单元,也称褶皱带,主要分布在克拉通边缘。

12. 大陆地壳与大样地壳的区别:物质成分差异、地壳结构差异、形成年代差异、地壳厚度差异。

13. 大洋地壳(松散的深海沉积物、海底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层、玄武岩浆在深部固结形成的辉绿岩和深部结晶形成的辉长岩)与大陆地壳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康德拉面,缺失花岗—片麻岩层。

14. 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作用于地球的外圈和地球的表层系统,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内动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内圈并最终反映到地壳,构造、**、岩浆、变质作用。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均有重力参与。

15. 岩石: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

矿物:自然条件下,在一定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形成的元素或化合物。

岩石的结构: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反映。

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由于物质组成的差异或结构的差异所反映出的外观的总体特征。

摩氏硬度计: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16. 矿物的条痕:矿物在坚硬物质上留下划痕的颜色,其实质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17. 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方向裂开成光滑面的特性。

18.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地层层序: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部,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部——确定沉积事件的先后顺序。

原始连续性地层:沉积过程没有干扰,则原始的沉积地层是连续的。

原始水平性定律:原始条件下的沉积地层是水平的。

通过对区域间的地层对比,就可以确定区域地层沉积的先后顺序,并根据其他地质体与地层的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

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地质体在空间上的接触关系。

19. 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存在时间比较短、演化快、分布范围广的古生物化石。

20. 同位素定年法:u—pb法、钾—氩法、氩—氩法、rb—sr法、sm—nd(钐-钕)法。

21. 地质年代表:188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曾经通过了地层及相应的地质年代表的基本单元划分。

新生代——第四纪(更、全新世)、新近纪(上、中新世)、古近纪(渐、始、古新世)

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晚、早)、侏罗纪、三叠纪。

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晚、早)、石炭纪、泥盆纪。

早古生代——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

新元古代——震旦纪、青白口纪。

元古宙中元古代——蓟县纪、长城纪。

古元古代。太古宙——新太古代。

古太古代。22. 太古宙:

叠层石;震旦纪:峡东剖面、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动物群;寒武纪:澄江动物群(生物大爆发——云南);奥陶纪:

三叶虫;志留纪:笔石;泥盆纪:鱼类时代;石炭纪:

煤炭——储量占全世界的50%以上;二叠纪:海退,成煤、成油时期,两栖动物,在末期发生生物大灭绝事件;三叠纪:(下部是陆相杂色砂页岩,中部为海相灰白色石灰岩,上部为陆相红色岩层),煤、石油、油页岩、膏盐、菱镁矿,我国大陆东西分异的沉积特点逐渐表现出来;侏罗纪:

爬行动物大繁盛时期,主要的成煤期;白垩纪(一种灰白色颗粒较细的碳酸钙沉积):唯一一个以岩性命名的纪,出现真正的鸟类,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大灭绝,是继古生代末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后的又一次物种灭绝事件;第三纪:出现了明显的植物分区,后期发生造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第四纪:

人类的出现,北半球出现多次冰期,发育大面积冰川。

23. 风化:温度、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矿物和岩石发生物理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复杂过程的综合。

24. 物理风化:由于温度作用或机械作用引起的岩石发生崩解、破坏,但又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风化过程。

温度风化——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匀的热胀冷缩。

机械风化——外部营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冻结风化、根劈作用)。

25. 化学风化:氧、水溶液对矿物和岩石的破坏作用,不仅使矿物岩石破碎、分解,还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方式: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

26. 影响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矿物、岩石的地化特征;有机界的作用;气候与环境因素。

27. 节理发育的岩石易发生球形风化;岩浆岩中原生的流面构造形成板状风化。

28. 风化作用的产物:移动型、残积型。

29.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形成巨厚风化壳的条件:高温、高湿度、平坦的地势、茂盛的植被、含多种矿物质的岩石和长期的风化作用。

30. 岩浆岩风化的顺序性:①主要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剖面中以原岩的碎块累积为特征;②可见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的析出,在残积物中形成方解石薄膜或结核;③硅酸盐的晶体格架和化学成分发生深刻变化,并形成高岭石一类的粘土矿物;④矿物继续分解,风化壳富集铁、铝元素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

31. 古风化壳对古气候、古环境和构造活动等具有指示意义,根据古风化壳的物质成分、颜色判断古气候和氧化—还原环境。

32. 风化作用形成的矿床:残积型矿床(砂矿、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筒)、残余型矿床。

33. 土壤剖面:腐殖质聚集层(a)、残积层(b)、淋积层(c)、母岩(d)。

34. 空气产生运动的原因:气压梯度力。

35. 风的地质作用:气流对地表物质的动力作用和产物。主要表现在破坏地表岩石,使之破裂、粉碎、磨蚀,并把地表的松散物质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下来,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

36. 氮是植物制造蛋白质的主要原料;氧是生物能量的主要**;二氧化碳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析气(火山、地裂缝等)、生物呼吸、有机质的燃烧。

37. 大气层的结构:(从下至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

38. 大气圈是运动最为活跃的地球圈层,包括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运动;低层大气和高层大气的运动。

39. 大气圈中大规模、有规律的气流运动称大气环流,分全球性和局部性。

40. 风的地质作用强度取决于风的类型和风力的大小,3—4级搬运尘粒,5—7级搬运沙粒,8级搬运细砾石,**时搬运石块。

41. 最强烈的大面积风是飓风,最大的风速出现在雷暴区。

42. 吹蚀作用:由气流压力的直接作用,使地面松散岩石遭到破坏、粉碎或被吹走的作用。

43. 磨蚀作用:风夹杂着一些硬颗粒对地面岩石的破坏过程。

事业编制考试试题

1.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地质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技术。2.野外地质工作的任务 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 采集典型的野外标本。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 野外调查 分析化验与模拟实验 综合解释 证据 推理 模拟 结论 4...

事业编制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1.中国古书上记载 眼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是说血液对器官的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血液循环能力的下降对人体的衰老有直接关系。这段话表明 a.血液循环畅通,则人体器官功能正常 血液循环不畅通,则人体器官功能不正常。b.血液循环决定了人体...

事业编制试题

我国现行分税制把税种分为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税 共享税和地方税。c.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d.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答案 b。解析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 具体内容包括 将税种统一划分成 税 地方税 和地方共享税。个人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互相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