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教案

发布 2024-02-12 11:40:13 阅读 1376

第4课时。

课题: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围绕自身的生活与生活空间,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调查、统计身边的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生活里的应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影响生存空间的一些因素,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取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上网收集等)了解环境及保护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阅读与交流。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一、谈谈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

1.谈话导人:同学们,还记得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的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吗?杨利伟成功地在太空遨游了一番,并在太空拍摄了一张地球的**,这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电脑展现**)

这么美好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对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板书课题)

2.交流认识:课前,同学们去收集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你对环境问题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充分交流收集的材料(**、文字、数据等),说说是怎么收集的。

小结:是的,这么美好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却不懂得珍惜和爱护,大量的采伐和大量的垃圾……在人类对大自然不断索取的同时,大自然也对我们作出了无情的报复,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糟糕。

其中,人口和环境就是影响我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我们就从这两方面着手,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二、阅读相关资料——体验统计作用。

1.读图:阅读书上第102页的两张统计图(我国人口增长变化情况统计图和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畅谈感想:看了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话想说?

4.小结: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们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很大努力。

大家可以阅读第103页的统计图。(我国造林面积增长情况统计图和我国自然保护区增长情况统计图)

5.交流想法: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6.小结:我们国家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两张统计图就足以见证。然而,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但从前两张统计图来看,我们的人口、污水排放还在逐年增长,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不断努力。

7.拓展:人口的增长、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等,这些都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除了这些,你知道还有哪些因素吗?把你所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走进我们的生存空间。

一、讨论统计内容——提出现实问题。

1.选择研究主题。

(1)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同样能了解到有关我们生存空间的一些资料。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可能选择的项目:气温变化情况;空气质量情况;缺水情况;最近的天气情况……

(2)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课题。

2.成立研究小组。

根据各人选择的小课题,成立相应小组,每组推选组长,展开研究。

3.确定研究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适时指导。

(2)交流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分析图表。

二、指导收集数据——加强统计策略。

1.谈话:收集数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统计工作,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收集到这些数据?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每天测量,在报纸或网上查资料,走访有关单位……

4.技术指导:在收集数据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又如何克服?

学生交流。说明:要按时收集数据,及时记录下数据,防止资料的流失。如果了解空气质量或气温变化情况,至少要积累十天的数据。

三、经历统计过程——提升统计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如下的统计活动(预留两周的活动时间):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用统计图、统计表呈现数据信息;

3.分析、描述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

四、分析、交流想法——获得统计结论。

1.展示与交流:组织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活动。小组代表展示与汇报研究成果。学生积极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议。

2.发起倡议:在交流的基础上,建议写一封给全校学生的关于“保护我们的生存空间”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十二单元认识完折线统计图、学会选择条形统计和折线统计图后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教材安排本节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通过统计与我们生存空间密切相关的天气、气温、空气质量等情况,进一步巩固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学会搜集有用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同时渗透环保意识。而要完成这些统计,势必需要大量数据,这是书本教材提供不了的,所以本节课教学时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幻灯片、网页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使教学行之有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四年级数学调研试卷。一 计算题。分 直接写出下面各项地得数 分 升 毫升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计算 分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便计算 分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 判断题。分 大于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有一个角是锐角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1.举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提问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 有3条边 3个角 3个顶点 3条高 3.导入新课。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 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板书课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近似数 苏教版 2019秋

近似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并会根据要求用 四舍五入 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2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 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应用能力。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打开学生思维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学情分析 求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