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质课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搭石

发布 2024-02-10 20:15:10 阅读 3924

《21搭石》教学详案 (周红永)

1、导入(美景**导入)

师:孩子们,请欣赏!美吗?(美)

可以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述吗?

生:绿树成阴、鸟鱼花香、桃红柳绿、溪水潺潺。

师:是啊,真美!看,这是作家刘章的家乡。他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搭石。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家乡去看一看这搭石!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自读、检查预习(任务1)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下面老师检查大家预习情况。齐读字词。

字词大家读得很准确。课文读得如何?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同时,在文中用横线划出,什么是搭石。没有搭石,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

2、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踏石。

师:原来,答案就藏在文中第1段。大家很会筛选信息!齐读。

3、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反复叹咏:脱鞋绾裤 ,体会搭石对人们的便利,作用之大。

师:没有搭石,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

生:请看第1段,脱鞋挽裤。

师: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挽裤)。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麻烦、辛苦、不方便。

3、默读,整体感知。(任务2)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你看,有了搭石,人们的生活方便了不少。搭石,不仅作用大,而且,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美的。那么,作者围绕搭石,写了哪些美?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词句。划好后,读一读,品一品,美在**。在句段旁写下你的体会。

2、划好后,读一读。

3、品一品,美在**,在句段旁写下你的体会。然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4、交流,感受“美”

1)景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找到这一处。觉得这一处很美的举手。请你们齐读——

1、理解“协调有序”

1)学生初步感知“协调有序”的意思(字面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是怎样的?(协调有序)

师: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

预设1:很和谐、有顺序。

预设2:很整齐。

师评:你们是从字面来理解词义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怎样走是协调有序?

预设3: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你理解得深入了一些,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读。

2)体验“协调有序” 演一演走搭石。

师:大家想不想真正去走一走搭石?请3位同学上来,站在幕布下。怎么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吧。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跌入水中。有信心吗?

师:我们边走边说(下面的学生读,上面的学生走)

预设1:学生走得不协调。

师:问走搭石的孩子,你们感觉自己走的协调有序吗? (没有)

师:问走搭石的孩子:走得不协调有序,你会有什么结果? (掉入水中、踩脚)

师:问下面的孩子,走搭石不协调有序,你感觉美吗?(不美)

那你们再走一遍,争取走得协调有序,走出美来。

预设2:走得仍旧不协调有序。

师:看来走搭石走的协调有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文章中的乡亲们,确走得是那样协调有序。我们来读一读,读出这美来!

预设3:走得协调有序。

师:这回你们走得确实默契、协调有序!文章中的乡亲们,也是像你们这样走的。我们来读一读,读出这美来!

3)读中体会“协调有序”的含义。

生1读。师评:你强调了那么协调有序。

生2读。师评:你读得很轻快。

生3读。师评:你的朗读方法轻快的**,真美。

女生读。师评:柔和轻快。

男生读:紧凑和谐。

师:这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真美!难怪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美

师:体会得好。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还让你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生:查了)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这样的描绘中,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预设1:生能描绘出画面。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评价: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

预设2:生难以描绘出画面。

师:我们看图,河水清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荡起了波纹)

师:搭石上的人,姿态柔美,水中的倒影也是那样(姿态柔美),美丽极了!

清波、人影、走搭石的队伍,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景色。(板书:景色美)难怪作者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齐读)

3、配乐朗读。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怎能不美美地读一读?

二)心灵美。

师: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画面美。两个人走搭石,又走出了怎样的美?

1、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互相谦让。(板书:谦让)

师评: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内容,了不起。

2、年轻人背老人过去,体会到年轻人对老人的尊重。(板书:尊老)

师评:你学以致用,给你点赞!

1)体会“伏”的妙处。

师: 伏:换成“弯”“蹲”,哪个好?

预设1:伏好,因为伏表现弯腰弯得更低。

预设2:伏好,因为伏下身,更方便背老人。

师评:你既会读书,又会评书!

师:你们通过字义的区别来理解,会学习。那么我们来看看伏最初字形和含义。

出示字理图)左边——(生:一个人)右边——(生:一条犬)

“犬”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隐蔽狩猎时它陪伴着人类,你看它腰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不正像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恭敬吗?(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2)理解“理所当然”

师:孩子们,年轻人背老人,年轻人要回报吗?老人有千恩万谢吗?没有,因为家乡的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任务3:仿写句子。

师:大家认为,这样理所当然的事仅此一件吗?(不是) 发挥你的想象,在这里还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仿说句子。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

师:乡亲们互相谦让、尊老爱幼,这样的心灵,不也是美的?(板书:心灵美)

3、第2段,摆搭石,为他人着想。

师:还有哪个段落写了人心灵美?第2段。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为他人着想)

5、升华感情。

1. 多美的景色,美的心灵!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作者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作者刘章在家乡生活了13年,每年要走200多次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搭石已融入了作者生命的情感中,作者不由赞叹道——

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六:练笔寻找身边的美。

师:课文就是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既有看得见得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感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从不起眼的事物——搭石中发现了美。

让我们也来找一找身边的美!

美在身边,美是同学受伤时,我带他去医务室。

美在身边,美是给迷路的人带路。

美在身边,美是美在身边,美是。

七、课后作业:拓展阅读 《跳礅儿演奏曲》,完成练习。

师:,这样美好的情感,不仅在刘章的家乡;也在儿童诗人张继楼的童年中。请默读《跳礅儿演奏曲》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1、将你喜欢的词句划出来,摘抄下来。

2、文中写了哪些美? (景色美、关爱。

3、还有哪些具体事物,可以体现美、情?

黄马甲、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

深圳优质课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

17 触摸春天。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已经悄悄向我们走来,你能描绘一下你眼中的春天吗?师 我们眼中的春天是这样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可是,双目失明的盲人看不到这一切,他们是怎样感知春天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触摸春天 师 齐读题目。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导语 今天我...

深圳优质课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忆江南》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语文科书 四年级下册 忆江南 教学设计。参赛学校 宝安区西乡小学设计者 王亚苹。教材分析 忆江南 这首词是小学语文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古诗词三首 中的第三首,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原题下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词作者直抒胸臆,用简洁...

深圳优质课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对联教学

授课教师姓名知识点 杨济榕微课名称 对联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所属章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camtasia studio 8 电脑录屏。设计思路。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熟知。本节课尝试以游戏 朗读和积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