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最后一卷

发布 2024-01-13 23:25:09 阅读 9046

2017-2018学年沙县金沙高级中学高三最后一卷。

语文试卷。时间:5月28日上午9:00—11:30出卷人:杨琳审核:黄莲娣。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角度看,**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

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

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古村的心跳。

苏沧桑。一。

鹅从溪边一丛芦苇后露出橘红的冠,再露出雪白的颈,再露出滚圆的整个身子,然后扑腾着湿漉漉的翅膀,一摇一摆地向我走来,水珠在初秋上午的阳光下,如一道道弧形闪电,裹住了它的叫声。

65岁的福珠站在我身后说,鹅每天上午自己去溪里洗澡。

这是2017年9月的松阳。1800年来,孟子、吕不韦、包拯、刘基、宋濂等英杰后裔及闵南族群先后落户于浙南山区的松古平原和高山深谷,一个个格局完整、建筑精美的村落像一片片叶子,匍匐在大地之上、云端之下,成为江南的一个奇观。此刻,我也像一片叶子,匍匐在松阳一个个古老的村落之间,在一段段长久的静谧中聆听一些声音。

福珠住的敦睦堂外面,有一个指示牌,写着“江南客乡,水墨石仓”。指示牌是给慕名而来摄影、画画以及像我这样偶尔驻足的游人看的,凝结着当地保护古村落的人们的心血,他们用中医针灸、推拿般的手法修缮、改造、复活了一座座老屋,让古村的脉搏更强健,血液更新鲜,至少,一直活着。

白墙黑瓦,翘角飞椽,曾经流光溢彩的建筑里,七八个南瓜依次从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一个个堆到楼上,楼上是儿女们的屋子,平日里空着。不久以后的中秋节,福珠在城里的两儿一女会带着孩子们回来,寂寥的老屋里,会响起年轻的心跳声。

二。秋虫的鸣叫,是长夜的影子,与它分秒相随。

在“云端觅境”客栈那间叫“觅云起”的客房,唧唧复唧唧,不知道是哪一声虫鸣,将我从五点半的梦中啄醒。赤脚推开门,凉意和云雾顺着趾尖瞬间将我吞没。群山静默,云海翻滚,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一人醒来,无数过往亦如云海翻滚——消逝了的岁月和人事,消逝了的古村,大地上正在消逝的一些美好,以及试图挽留消逝的人们,包括我自己,也包括这家客栈的7个仙人。

昨晚,我遇到了他们中的两个,一男一女,穿着休闲而时尚,安静地给客人端茶倒水,擦肩而过时,我听得见他们年轻的心跳。

静默中,脑海里响起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人类从森林到村落,从村落到城市,史诗般的迁徙就像一首首如歌的行板。村落最原始,曾经最热闹,如今却寂寞,一个个村落面前仿佛有个时光深渊,一不小心便会被吞没。

未来,人类还会迁徙到**?未来,令家园在时光中始终矗立的,一定不是建筑材料,那么,是什么?

三。即使夜深人静,站在松阳西屏老街,仍能听得到古往今来汹涌的呼吸声、心跳声。

松阳“70后”作家鲁晓敏站在老街的红灯笼下,为我们讲述一爿爿百年老店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他是古民居保护的发起人和践行者。

在打铁声、制秤声里,在煨盐鸡和炭火烤酥饼的香气里,在偶尔飘过的一两声松阳高腔里,不断有电瓶车急急穿过,有老街人驻足某家小店,买点生活用品或工具,再聊会儿天。拐角的农具店摊前,摆放着锄头、镰刀、柴刀、耙……每一种农具都在夜色里闪闪发亮,以静默的姿势坚守着什么。

这是一条活着的古街,古老的、年轻的呼吸和心跳都在,生生不息。而在老街的一条条辐射线里,摄影主题休闲园、写生创作基地、养生休闲园、大木山骑行茶园连绵起伏的茶垄间,正响起更多年轻的心跳。

松阳的古村,是中国无数古村的缩影。越来越多年轻的心跳和呼吸,正牵着自古以来活在板栗、茶叶、南瓜、稻谷里的牧笛、神灵、祖先、阳光和月光,从村口归来。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一只“洗澡”完归家的鹅,写出松阳古村的宁静与闲适,也自然地引出对鹅主人福珠及其住所敦睦堂的叙写。

b.文中列举与松阳有关的历史名人,展示了古村的历史文化,表达了作者因古村文化积淀丰厚而为之“匍匐”于地的膜拜之情。

c.作者认为能让家园始终矗立的不是建筑材料,并发出“是什么”的追问,这样写意味深长,能引发读者关于精神家园的思考。

d.尾段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出古村留住传统,焕发活力的愿景,也巧妙表达了作者对做好乡村文化传统传承的期盼。

5.文中“年轻的心跳”有哪些含意?文章多次写到“年轻的心跳”,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截取三个生活横断面来结构全文,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

1.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 一年到头 上,谈到 科举 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是,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a 发展的稳定性b 功能的综...

2019高三四川语文试题 最后一卷

置索学校2015届高三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 内,作文写在作文纸上,其余题目答在相应空白处。第1卷 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睥睨 p 敕造 ch 不吱声 z 绿林好汉 l b.果脯 f 句读 d u 节骨...

物理最后一卷

14.在波的传播直线上有两个介质质点a b,它们相距60cm,当a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振动时,b质点处于波谷位置。若波速的大小为24m s,则波的频率不可能值是。a 30hz b 410hz c 400hz d 490hz 15.如图,一长为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铰链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的小球。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