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答案 2019江淮名校最后一卷

发布 2024-01-17 00:10:10 阅读 5631

江淮名校·2015届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参***及评分细则。

【解析】“全盘反传统主义”是后人们提出的,并不是当时的观点。

【解析】b原文是“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局”,这里曲解文意。c这部分重在阐释现代人重建文化自信的态度而非“方式”。

分内容。d原文是“一些文学研究者”,这里扩大了范围。

3. b 【解析】a“两种看似悖反的诉求”是“近30年来”,而不是一直存在。c原文表述有“任何一个民族国家”“今日对五四知识分子当年的决绝恣态和极端言论取‘同情之了解’的态度”,选项说“少有”“不能对他们保持‘同情’”,违背文意。

d“只着眼于现实世界,而抑制对神的关心的文学”这只是外国人的观点。

解析】冒用、冒领的意思。

解析】a介词,因为/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b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目的;c副词,就/副词,只,只有;d都是介词,替,给。

解析】王琼并没有直接上奏章**他。

7.(1)辅臣的大任,一定是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担当。(3分。“鲠壳”“纯白”“足”各1分。)

2)行人薛侃的建言违背了圣旨,被下令在朝庭上审讯,供词牵连到张璁。孙应奎和同僚曹汴请张璁回避,并且上疏陈述情况。(4分。“忤”廷讯“连”“状”,各1分。)

3)而户部支出、收入、盈余减省的数目,也综合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系列登记进呈皇上。(3分,“赢缩”“大纲”“籍”各1分。)

参考译文: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进士。被授予章邱知县。

嘉靖四年入朝担任兵科给事中,他上奏章说:“辅臣的大任,一定是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担当。现在大学士杨一清虽然通达国家体统,但向来崇尚变通,难以独挑此担。

张璁学识渊博但性情偏激,缺点在于自以为是,特别看重功名,对他应当抑制其缺点来任用。至于桂萼,他凭着枭雄桀骜不驯的性情,作威作福,收**赂,阻拦压抑气节之士,结党营私,势力凌驾于六部尚书,以盛气压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请求皇帝鉴别三臣的贤与不贤,以决定用与不用。

”他的意图是特别袒护张璁。皇帝根据他的奏言,婉言安慰挽留杨一清,告诫晓谕张璁、桂萼。不久孙应奎与同僚王准、陆聚检举张璁、桂萼,张、桂被罢相职,王准、陆聚也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最终贬谪到边远地区,因孙应奎是首次抗言而没有问他的罪。

不久,孙应奎又检举吏部尚书方献夫,皇帝很听信孙应奎的话。方献夫得到汪鋐的援助,才使得孙应奎的提议理屈词穷。孙应奎再提升担任户科左给事中。

行人薛侃的建言违背了圣旨,被下令在朝廷上审讯,供词牵连到张璁。孙应奎和同僚曹汴请请张璁回避,并且上疏陈述情况。皇帝大怒,将孙应奎关进监狱,不久又释放复职。

十一年(1532)朝廷大规模考核天下百官,王准被贬为富民典史。孙应奎说汪鋐为张璁、桂萼调解矛盾,诬陷王准办事不严谨,因而王准被罢黜。孙应奎请求恢复王准的官职,责罚汪鋐,让勾结同党的人引以为戒。

吏部尚书王琼也王准应当被废贬,于是孙应奎被贬为高平县丞。几次职务更动后为湖广副使,监督采伐皇家用木,因为受牵累又被逮捕拘囚。不久释放回原处。

历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后被召回掌理都察院事,升任户部侍郎晋 ,升为尚书。

自俺答侵犯京师后,边地军书频繁催促征收兵饷。于是孙应奎建议加派征收。除北方诸府及广西、贵州外,其他地方根据土地贫富,骤然增征银两一百五十万两有余,而苏州一府就征收八万五钱。

御史郭仁是吴地人,到孙应奎处请求减征,孙应奎没有听从。郭仁于是上奏章**孙应奎,孙应奎上疏为自己辩护。皇帝认为郭仁不应当私自委托,便将他调出朝廷。

不久国家资产不足以开支,孙应奎说“:今年收入两百万,而各边地军事费用需要六百余万,一切取财的办法都已用尽。请皇上下令各府衙所隶属的官吏、儒士、厨役、校卒,都应除去其中冗余人员。

而户部支出、收入、盈余减省的数目,我也综合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条列登记进呈皇上,使各职司部门府衙都知为国家珍惜财产。”得到皇上批准。

三十一年(1552)正月,皇上命令孙应奎逐条列上京都与边关备用粮草的数目。孙应奎说:“自我进入京都到现在,收入合计除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两银子外,从其他地方搜求的又有四百余万两。

支出方面,除各边地军费年例二百八十万两外,新增加二百四十五万两有余,修整边关赈济百姓各事项又要用八百余万两。”皇上因为耗费这样多,怀疑有人侵吞冒领,分别派遣科道官前往诸边关核实。给事中徐公遴检举指控孙应奎工作草率而又自以为是,于是将孙应奎改派为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孙应奎之职。

各边地饷银越发增多。方钝想不出什么妙计,请求皇上命令诸臣逐条列上理财的计策。议定执行二十九件事,愈发吝啬得有伤大体。

孙应奎又调到户部,辞职后归还故里,死去。

孙应奎作为谏官,多次触犯权贵,他以高风亮节来勉励自己。晚年为户部主管会计**,一切为苟且求安打算,名声大不如前。

8.①从取水、烹茶、斟茶等描写,可以看出诗人情趣高雅;②从“坐听”“长短更”可以看出作者夜晚是孤寂的。(每一点2分,共4分。)

9. ①这首诗注重细节描写,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②在描写过程中,既有“贮月”“雪乳”这样的视觉享受,也有“松风”这样的听觉感触,绘影绘声,形象生动展现了汲水、煎茶的整个过程。

(每一点2分,共4分。)

10.甲:①辛苦遭逢起一经 ②干戈寥落四周星 ③山河破碎风飘絮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⑤惶恐滩头说惶恐 ⑥零丁洋里叹零丁。

乙: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术业有专攻③唯见江心秋月白④沧海月明珠有泪⑤渺沧海之一粟⑥气吞万里如虎。

11.楚小溪被连队叫去谈话;楚小溪被拘禁在连队里交待反省;楚小溪因为一张纸条缘故被严加审问;最终正式被判罪。(每一点1分,共4分。)

12.杜仲在出逃前联系过楚小溪,这也导致了楚小溪后来的一系列遭遇,“他”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的潜在的关键因素。杜仲孤独自私和做事不计后果衬托了楚小溪的真诚、友善等特点,对**主人公起到很好的反衬作用。

杜仲的所作所为典型地反映**沉闷压抑不自由的时代背景,具有代表性。(每一点2分,共6分。)

13.表现了楚小溪当时既想保护自己又想保护杜仲的心情;表现了楚小溪善良、通情达理、重情重义的高贵品格;和文章前后部分楚小溪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情前后照应,反映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历程。(每一点2分,共6分。

)14.【答案】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外的补充。

①既然题为“后记”,当然不能算作**的一部分;②**从楚小溪被叫去审查开始,到正文结尾部分被正式定罪,基本故事情节已经完成;③**正文部分侧重于“我”被审问这件事,而“后记”部分则侧重于“杜仲”当时情况的分析,文脉并不一致。(第一点1分,后面两点答对一点给4分,答对两点给8分。)

观点二:“后记”属于**的有机组成部分。①**的情节和“后记”有紧密的关联之处,这里对杜仲的分析对**的主体情节是必不可少的补充;②“后记”部分楚小溪的反思和对杜仲的分析,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都有重要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正文部分和“后记”部分能够反映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及人们的心理,两者是相通的。

(每一点3分,全对8分)

解析】a万事俱备c案牍d迫不及待。

解析】a“沧海横流”比喻政治黑暗,社会动荡。b“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和句中“恶劣天气”不合。c “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和前面“军事平衡”矛盾。

d“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修饰对象不合。

解析】a就教:向对方请教。b“元”应该写明是人民币还是欧元,要明确币种。d“绵薄之力”只能使用在自己身上。

19.画面内容描述:画面上方一双手正在拧出写有“abc”字样的物品的水分,水正好落在两个分别写有“语文”“数学”字样的碗中,语文字样的碗边上的人满脸得意之情,数学字样的碗边上的人满脸惊讶之情。

寓意:高考改革的形式变化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这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它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把握好人生发展方向;⑵逆境的价值与意义;⑶抓住机遇;⑷学会变通;⑸把握好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

2019江淮名校最后一卷文数答案

江淮名校 2015届高考最后一卷。数学 文 参 及评分细则。1 a 解析 且对应于复平面中的点,位于第一象限故选 a 2 c 解析 故选 c 3 c 解析 因为,故设,即,又与是不共线向量,故且,从而,又,故,本题也可代入检验法,故选 c 解析 的定义域为,又,所以为偶函数,关于轴对称,故选 c 解...

名校必备2024年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2010年冲刺高考最后一卷。数学试题 理 第 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1.已知是纯虚数,则 a.b.c.d.或 2.如图是将二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的一个程序框图,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b.c....

地理最后一卷答案

2015届文综最后一卷地理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二 综合题。34 1 输沙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3分 原因 水利工程 水库 拦沙 河道采沙增多 工程建设用沙量增加 恢复植被,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能力增强 任三点9分 2 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 实现资源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