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发布 2023-10-26 16:40:01 阅读 5700

第一讲:重叠之美。

主要内容:欣赏文学中的重叠之美,数学中的重叠之妙。

教学目标:1、 欣赏文学中的重叠美,探索数学中重叠的奥秘。

2、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

小学五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讲:重叠之美。

主要内容:欣赏文学中的重叠之美,数学中的重叠之妙。

教学目标:1、 欣赏文学中的重叠美,探索数学中重叠的奥秘。

2、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欣赏文学中的重叠之美。

在重叠的地方往往就有美。为什么在新房门窗上贴着的红色“喜”字,不写“喜”而一定写成“囍”?中国民间风俗很讲究成双成对,文学里也有“双声”“叠韵”等说法。

介绍:什么是“双声”?什么是“叠韵”?

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就有这样两幅对联。

其中之一是: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另一处则见于孤山中山公园的一座方亭,横匾题“西湖天下景”五个大字,亭柱上悬挂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据说此联同近代名人康有为有密切关系。

西湖的山山水水,处处明媚秀丽。这两幅对联写出了人们对杭州与西湖山水的共同感受,因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在你以往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是否也曾感受到重叠之美?

学生举例。二、数学中的重叠之妙。

不过,联语的叠字毕竟有限,我们能否把重叠之美推向无限?这就必须借助数学的力量了。

出发点是极其简单的:3×4=12

接下去,可以写出第二式:33×34=1122

重叠”之妙开始露头了,好比从“喜”字写成了“囍”字。

明眼人当然会想到可能有第三式、第四式,指名学生试说。(333×334=111222,3333×3334=11112222)

计算验证。经过计算,它们居然也是对的。

于是,大胆的人又会猜测下面的无穷无尽的等式也是成立的:

这个等式中的第一个乘数由n个3组成,第二个乘数由(n-1)个3与1个4组成,积由n个1和n个2组成。

事情真是如此!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学生讨论并汇报。

第二讲数对。

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验确定物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课件、练习纸、方格纸、写有数对的纸条。

教学过程:一、活动铺垫,认识数对。

1、师:上课了,老师站在了讲台**,我这是描述了自己的什么?

生:老师的位置。(师板书:位置)

师:以刚才回答问题的这位同学为例,站在同学们的角度观察,谁能帮他介绍一下位置?

生1:从左数第5排,从前数第4个。

生2:从右数第2组,从后数第3个。

师:同学们讲的“排”、“组”指的是什么?第4个、第3个又是什么意思?

生1:竖着看为一排,横着看从前往后数是第4个(学生边指边说)。

生2:这样竖着看是一组,横着看从后往前数第3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一竖排称作一列,把一横排称作一行。(板书:列行)

师:这位同学的位置一定,却有不同的说法,一一解释很不方便,这就需要表示位置时有一个统一标准。通常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师板书:从左往右、从前往后)那么站在同学们的角度观察,我们的座次哪是一列?哪是一行?

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现在请第2列的同学起立,再请第4行的同学起立,哪个同学站了两次?这为什么?(因为他既站在第2列,又站在第4行。)

如果再请第3列和第2行的同学起立,谁又会站两次?为什么?(因为他既站在第3列,又站在第2行。)

师:按这样的列、行排列规则,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的位置在哪儿呢?

生:他坐在第5列第4行。

评析:由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位置,说法不一,感到不便,这时介绍行、列的规定,自然巧妙,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

2、师出示情境图:

师:去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其中少年军校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瞧,他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

站在同学们的角度观察,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你是怎样确定的?

生:从左数第一竖排是第一列,从前数第一横排是第一行。(学生上台边指边介绍)

师:谁能说出小强的位置?小亮的呢?

生1:小强站在第3列第2行。(师板书)

生2:小刚站在第2列第4行。(师板书)

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1、师:如果用一个圆点代表一个小战士,刚才的队列图就可以用这样的点子图来表示 。你认为这样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1:这样表示更简单了。

生2:这样比刚才更清楚了,很容易的数出了几行几列。

生3:……师: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小亮在第4列第3行,你能找到他吗?(生上台按要求分别指出各自的位置)

同学们能说出其它几位同学的位置吗?谁愿意上台帮老师做一下记录?

学生说出其它几个同学的位置,一同学在黑板上做记录,很明显同学们说得快,他记录得慢,表现出着急无措的样子。)

师:你在记录时有什么感受?

生:这样表示同学们在队列中的位置太麻烦了,如果有种简便的表示方法就更好了!

2、师:是啊!数学的一大优点是简练。我们能否把表示位置的的方法也变得简练些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如何用简练的方法表示小强的位置?组长负责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可以用“第3列第2行”表示。

生2:也可以用“3列2行”来表示。

生3:用“3l2h”表示,l表示第几列,h表示第几行。

姓名列数行数。

小强3 2生4:我用**来表示。

生5:用3 2表示更简单。

生6:用3 2表示不行,别人会以为是32。

生7:那在3和2之间加个“、”

生8:不行,别人会以为是3.2。

生9:可以在3和2之间画条竖线或画条横线,把“、”换成“,”也行。

生10:我同意这个同学的做法,用3,2表示小强的位置很简练。

师:小强的位置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3和2之间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写成(3,2),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列,第2个数表示的是第几行。

3、导出课题:

师:小强的位置可以用2个数,也就是数对表示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用数对表示位置。

1、师:怎样用数对表示小刚的位置?

你还能用数对表示谁的位置?

小明的位置用数对(5,5)表示,你能找到他吗?

师:看来,我们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的表示物体的位置。

师:同学们自己的位置也能用数对表示出来吗?请你在练习纸上写上表示自己座次位置的数对,并在反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书写,师收集起来,全班交流。)

先读学生姓名,学生说出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先读数对,学生判断是哪位同学,并验证与书写的姓名是否相符。

三、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叫“找位置”。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一个写有数对的纸条,同学们先仔细想一想,这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

然后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老师说开始后,快速走到你的新位置上坐好,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迅速!

第三讲:短除式的介绍和初步运用短除法

主要内容:短除式的介绍和初步运用短除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短除法寻找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新授。

求最大公因数的一种方法,也可用来求最小公倍数。

求几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开始时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即:先把每个数的因数找出来,然后再找出公因数,最后在公因数中找出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12与18的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

18的因数有。

12与18的公因数有。

12与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这种方法对求两个以上数的最大公因数,特别是数目较大的数,显然是不方便的。于是又采用了给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2与18都可以分成几种形式不同的乘积,但分成质因数连乘积就只有以上一种,而且不能再分解了。所分出的质因数无疑都能整除原数,因此这些质因数也都是原数的约数。从分解的结果看,12与18都有公因数2和3,而它们的乘积2×3=6,就是12与18的最大公因数。

采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也是采用短除的形式,只不过是分别短除,然后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果把这两个数合在一起短除,则更容易。

从短除中不难看出,12与18都有公因数2和3,它们的乘积2×3=6就是12与18的最大公因数。与前边分别分解质因数相比较,可以发现:不仅结果相同,而且短除法竖式左边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共质因数,而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共质因数的连乘积。

实际应用中,是把需要计算的两个或多个数放置在一起,进行短除,师板书。

小学五年级校本课程教材《国学教育》

目录第一课3第二课4 第三课5第四课7 第五课8第六课9 第七课11第八课12 第九课13第十课15 第一课。古诗天地。风。李峤 qi o 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xi 注释 1 解落 吹落。2 三秋 晚秋,指农历九月。3 开 这里指使春天的花开放。4 竹 竹林。斜 为了...

五年级校本课程试卷

2012 2013学年上学期五年级期末校本课程试卷。一 古诗词 30分 1.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分 2.根据诗歌提示内容填空。15分 1 云想衣裳花想容。2 已知泉路近。3欲上青天揽明月。4柳暗花明又一村。5 移舟泊烟渚。6月是故乡明。7 挥手自兹去。8上有黄鹂深树鸣。9柳暗花明又一村。10...

五年级校本课程上

1 学会解决小矛盾。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度过了四个学年。回忆过去的生活,有欢笑 有泪水 有激动 有愤怒 当然也会有很多的矛盾冲突。回忆一下,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写下来。说一说。小组讨论,针对一个人回忆的内容,说说这样解决矛盾的优点和不足各是什么?怎样解决可以更好一些?出现了矛盾冲突,一般情况下怎样解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