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实务案例

发布 2023-10-15 14:25:03 阅读 7734

案例。全长56km的某高速公路,其路面为碎石沥青混凝土。考虑到混合料中含有较多的粗碎石,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6标b段的项目部在施工工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集料在堆放时,堆料采用大料堆,避免堆放时大颗粒流到外侧。

(2)填料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减少混合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3)沥青混凝土的足够拌合时间对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非常重要,通常的干拌时间不少于10s,对于粗集料级配棍合料的干拌时间应是13—15s。混合料的湿拌时间一般在35s左右。

(4)在摊铺过程中,在每辆卡车卸料之间,不要完全用受料斗中的混合料,留少量部分混合料在受料斗内;尽可能减少将两侧板翻起的次数;尽可能宽地打开受料斗的后门,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调整摊铺机的速度,使摊铺机的产量与拌合机的产量相匹配。

问:(1)逐条判断项目部采取的4条措施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说明理由。

(2)有什么其他措施可以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

参***:(1)项目部采取的第(2)、(3)、(4)条措施恰当。第(1)条措施不恰当,因为大料堆时大颗粒易流到外侧,使集料产生离析,堆料而应采用小料堆。

(2)卡车装料应分三个不同的位置往车中转料,第一次靠近车厢前部,第二次靠近车厢门,第三次在中间,可以消除装料时的离析现象。卸料时要尽量使混合料整体卸落。

某桥主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地质依次为表层2m的砾石,以下为软土。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桩位放样、埋设护筒,采用正循环钻成孔。

终孔检验合格后清孔,泥浆相对密度和沉渣厚度(30cm)均满足要求。之后,吊装钢筋笼并固定牢靠。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25cm。

混凝土坍落度18cm。

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经业主同意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连续均匀进行。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灌注到30m时,出现导管堵塞,施工人员采用型钢插入法疏通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

养生后经检测发现断桩。

问题:1.断桩可能发生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2.指出施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其中基层采用厂拌二灰稳定碎石,施工前选择了相应的施工机械并经计算确定了机械台数,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

其中部分路段采用两幅施工,纵缝采用斜缝连接;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接缝处,要求前一段拌和整修后,留5~8m不进行碾压,作为后一段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段摊铺完成后立即碾压以消除缝迹。

二灰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弯沉、回弹模量、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面高程。

问题:1.二灰基层施工准备中,计算机械台数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2.指出二灰基层质量检测评定实测项目中的错项,并补充漏项。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长21km的二级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路基宽12m,水泥混凝土路面。k6+280~k6+910为土质路堑,平均挖方深度约13m,最大挖深21.2m,路段土质为细粒土。

施工单位在进行路堑开挖时,先沿路线纵向挖出一条通道,再横向进行挖掘。由于该路段地下水位较高,设置了渗沟排除地下水,但路床碾压时出现了“弹簧”现象。经检查分析,出现“弹簧”的原因是渗沟的排水效果不理想,路床下局部路段地下水排不了,导致毛细水上升,使土的含水量偏高。

问题:1.指出施工单位进行路堑开挖所采用方法的名称。采用该方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2.为解决k6+280~k6+910路段出现的“弹簧”现象,施工单位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什么?

某二级公路跨河大桥,左岸引桥结构为11跨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柱式墩,φ1.5m桩基础。0#桥台至6#墩桩长12—14m,靠近主桥四跨桩长超过20m。

项目经理部决定将引桥主梁预制场设在该段河滩上,主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施工现场分为a、b、c、d、e五个作业区域,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问题:1.c、d、e施工作业区域布置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长30k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改建任务,路面结构为:6cm厚ac-20下面层摊铺、5cm厚ac一16中面层摊铺、4cm厚sbs改性沥青sma上面层摊铺。其中基层采用厂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40cm,分二层施工。

底基层为18cm厚的14%石灰稳定土。

事件1: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拟按工程量清单→材料**计划→材料用量计划→材料用款计划→材料采购计划的顺序进行材料计划管理。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有关部门通过资料分析,发现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砂、碎石材料成本的增加。

但有关资料表明,砂、碎石的购入原价与施工预算时的**一致。

事件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如下:

事件3:其中水泥稳定碎石部分路段采用两幅施工,纵缝采用斜缝连接;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接缝处,要求前一段拌合整修后,留5~8m不进行碾压,作为后一段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段摊铺完成后立即碾压以消除缝迹。二灰基层施工完毕后,且在面层施工前,检测了如下项目:

弯沉、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面高程、宽度、横坡、回弹模量,以评定该分项工程质量。

事件4:为保证施工人员和车辆安全,分幅施工条件下,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设置了安全标志。

问题:1、事件1中,材料计划管理程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事件1中,从“价差”方面分析材料成本增加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通过物耗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

3.补充方框a、b内的工序。准备下承层时,应对下承层如何处理才能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摊铺质量?

4.改正事件3中接缝处理中错误的做法。

5.指出事件3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测评定实测项目中的错项,并补充漏项。

6.为保证人员、车辆安全,对人员、车辆和施工区域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标准答案:1、不合理。应按工程量清单→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计划→材料采购计划→材料用款计划。

2、因为材料原价未变,所以从“价差”分析,材料成本增加可能是因为运杂费、场外运输损耗、采购及保管费的增加而引起。物耗管理的办法有:(1)量差控制。

(或节约降耗、控制物耗) (2)量差考核。(3)推行限额领料制度。

3.a-施工放样(或:测量、或放线),b-养生(或养护)。应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

4.两幅施工纵缝必须采用垂直接缝(或直接缝);后一段施工时,前一段未压部分,应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段一起碾压。

5.错项:弯沉、回弹模量。漏项:厚度、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

6、人员着橘黄色反光安全服,设专职交通协管员和专职安全员;车辆配置黄色闪光标志灯,区域两端设置彩旗、安全警示灯、闪光方向标。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5km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现将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确定水泥用量。

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②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斜接,不得垂直相接。

③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前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前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问题: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除了背景中使用的方法外,还有哪种方法?

2.逐条改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中错误之处。

3.写出背景中的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拌和与整形工序应配置的施工机械。

4.指出图中a的名称,通常适合设置在哪些地段?

1.【参***】

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或者厂拌法)。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包括路拌法和厂拌法两种,背景中已经采用了路拌法,另一种当然是厂拌法。

2.【参***】

水泥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②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得斜接。③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三条都是错误的因为:①水泥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②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得斜接。

③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3.【参***】

干拌应配置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湿拌应配备洒水车和稳定土拌和机。整形应配置平地机。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填隙碎石施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路拌法分为干拌法和湿拌法两种,它们对机械的配置稍有区别。本题要对拌和与整平两道工序配置机械,干拌应配置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湿拌应配备洒水车和稳定土拌和机。

整形应配置平地机。本题没有提到运输,故运输车、装载机等就不再答题之列。

4.【参***】

边沟,边沟通常设置在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边沟设置的掌握程度。

通过读图,a设置在路基挖方的右侧位置,并标注有“排水设施”,并且,a结构物有明显的沟形,这就清晰地提醒我们,这是路基边沟。边沟通常设置在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

二)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白改黑”工程,即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改造工程,施工单位根据原路面的具体情况,采用直接加铺法和破碎法施工。

直接加铺法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如下:

在采用直接加铺法施工段,施工单位对破损严重的板块进行凿除,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板;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采用如下工艺流程进行处理:定位→(a)→制浆→灌浆→(b)→交通控制及养护→弯沉检测。经弯沉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所有面板处理完成后,施工单位对旧路面接缝进行了处理,然后进行沥青混凝土摊铺,对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摊铺,上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摊铺完后及时进行碾压并检测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厚度、中线偏位、纵断高程和路面横坡等。

在采用碎石法施工段,路面碎石化施工的部分要点如下:①路面破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中间,再破碎行车道两侧;②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③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进行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④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

整平层与下面层采用普通沥青,中面层与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采购材料前,施工单位项目部材料采购部门填写《材料试验通知单》,并交项目实验室,由实验室主任指派实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然后进行性能试验,经试验合格后,项目部与**方签订了**合同,某批沥青材料运至工地后,实验人员检查了出厂合格证,并认真核对**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上的数据,确认合格,用于该工程。

问题】:1、写出对脱空板,不均匀沉降板进行处理的工艺流程中a.b工序名称。

2、补充路面检测中漏项。

3、指出路面施工中错误之处,并改正。

4、结合加铺路面结构示意图分析,在水泥混凝土板处理完后铺筑整平层前,应浇洒什么功能层?并简述其作用。

5、指出项目部材料试验管理中的错误做法,并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1、a——钻孔;b——灌浆孔封堵。

2、抗滑、弯沉值、渗水系数。

1)“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摊铺,上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错误。改正:“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摊铺,上面层采用摊铺平衡梁法摊铺”。

2)“路面破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中间,再破碎行车道两侧”错误。改正:“路面破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两侧,再破碎行车道中间”。

3)“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 错误。改正:“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宽度”

4)“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进行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 错误。改正:“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灵活调整破碎机进行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

5)“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 错误。改正:“路面碎石化后应切割清除暴露的加强钢筋”

4、应浇洒粘层。其作用是:使沥青结构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成一个整体。

5、某批沥青材料运至工地后,施工单位仅凭供货商提供的检测报告上的数据就认定质量合格的做法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实验室对进场的该批原材料应按施工技术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检验合格,材料方可用于施工。

公路工程实务案例

1.背景材料 某二级公路路基施工由于进度要求必须在冬季施工,项目部要求在做好冬季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作业 1 铲除原地面的草皮,挖掘填方地段的台阶 2 公路路堤填筑 3 整修路基边坡 4 河滩地段可利用冬期水位低,开挖基坑修建防护工程。2.问题 1 项目部安排的上述作业是否能进行...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第一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第一章路基工程。第一节路基施工技术。一 单选题。1.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路堤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0.8米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2.用于公路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强度高,强度要求是按cbr值确定,应通过取土试验确定填料的最小...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第一节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一 路基施工技术。一 路基类型。1.一般路基是修筑在良好地质 水文 气候条件下的路基。一般路基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 地质情况,直接选用典型横断面图或设计规定。但高填方路堤,深挖方路堑须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2.特殊路基软土地区路基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