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步骤用诗歌鉴赏

发布 2023-09-23 16:18:53 阅读 7565

古代诗歌鉴赏模式举例

综观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诗歌赏析试题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就常见的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模式1:诗歌意境的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是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这首诗描绘了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等画面。

(步骤一) 这是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模式2:表达技巧的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2)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用典、联想、想象、烘托(侧面烘托),,衬托(反衬)、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小见大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引用、互文、对比、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衬托、用典的手法(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衬哀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表现出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

3:分析诗歌语言模式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句诗的妙处是什么?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或这句诗含有什么深意?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步骤1)。“黄莺儿”、“莫教”、“惊妾梦”等语言口语化,民歌色彩浓厚(步骤2)。表达了国中**对征人的怀念之情(步骤3)。

模式4:诗歌炼字炼句鉴赏。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看”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答案:“看”在诗句中有“回过头来望”的意思(步骤1),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我们仿佛看到离人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的泪花。情景怎能让人不断肠呢(步骤2)?

“看”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步骤3)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全国卷ⅱ)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参***】(1分别是“明”和“出”,“明”,指“明亮”,“出”指“秀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三)课堂总结:

高考诗歌鉴赏题采用主观题形式,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就回答什么。弄清出题角度,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2、恰当运用诗歌鉴赏术语,使表达更准确,更符合鉴赏诗歌的要求,提高答题质量。

3、对诗歌理解、品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一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1 答题步骤 1 什么形象 2 形象的基本特征 3 形象的意义。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接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诗歌塑造了一位登楼思念友人的诗人形象。诗人独自登上江楼望着浩淼的江水感慨万千,月光像江水一样流淌,江水像天一样寂静碧蓝。风景好像还是去年的风...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1.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答题步骤 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 分析古诗的意境。解答步骤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主旨是什么 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答案 2 鹧鸪天运用了对照 或对比 的写作手法。辛弃疾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

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一 人物形象。常见问题模式 1 分析xx形象?2 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常见形象 隐士 军人 游子 思乡的人 想念丈夫的女子 送别亲友的人。答题步骤 1 刻画了什么形象 2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 形象的意义。二 景物形象。1 描绘图景 场面。常见问题模式 1 描绘了什么样的图画?2 描写了什么样...

诗歌鉴赏答题

考点 1.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感情。理解情景型 提问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模板 诗歌描写了 名词,描写景物的词,表时令,季节的词语 的景色。通过对 的描写 动词,形容词,景物的特点 抒发 表达 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如 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暴风雨来临前...

诗歌鉴赏答题

有关诗歌。1 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 写景诗 咏物诗 边塞诗 咏怀诗 咏史诗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

诗歌鉴赏答题策略

古典诗词作品鉴赏答题策略。高频考察知识点 1 作品词句的考察 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作用 修辞。2 作品内容层次的考察 内容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景物描写或情感表达。3 作品意象的分析 意象的特点 意象的象征意义 意象组合的方式。4 作品意境的分析 画面 情景 氛围 情感的表达过程。5 作者情感的分析 ...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 看。1.看题目 作者 注释。题目 包含诸多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 诗人的心情等 例如苏轼的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从这个题目可看出时间为暮春。事件是作者送别李公择,内容应该是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比较悲伤的。2 看作者 可以知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