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及送别诗歌鉴赏

发布 2019-08-14 01:47:17 阅读 7351

诗词分类鉴赏——思乡诗。

游子思乡情怀产生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思乡诗词在中国古代诗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也甚为深远,究其游子思乡情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造成的离乡不易、亲情难舍;空间的转移带来的文化失落;现实生活的不顺和挫折造成的情感回归三个方面。

一) 游子思乡情怀的产生首先源于离家不易、亲情难舍的桑梓之情、乡土观念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

中国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再逢难期,使那些外出求学、赶考、赴任、行游、出征的游子不免产生强烈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的思归和怀乡的悲伤情绪。另外,中国的宗法制度使一直安于乡土的中国人产生了重血缘、重乡土的社会心理,从而使那些离乡的游子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到**都有一种根在故土的深刻的乡土观念。这种渗透于中国民众骨子里的深厚的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极其深刻地影响并左右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从而使对亲人、故土的怀念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作者的心头,也不无广泛地上体现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经·小雅·采薇》中表现男女之思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表达思妇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益缓”;隋朝的薛道衡《人日思归》中“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汉乐府民歌·悲愤》中“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柳永的《安公子》中有“万水千山迷远近,思乡关何处?”;八声甘州》中“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及其在《归朝欢》中所抒发的“一望相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等等都体现了诗人、词人对故土、亲人、朋友的眷恋和怀念。

(二) 游资的羁旅行役造成的空间的转换,文化的异位以及由此产生的本土文化的失落感。

对于那些外出行游的诗人来说,当把自己从一个极其熟悉的环境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作者那种亲切、热烈的乡土感就会因一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与这种陌生的一样的文化产生矛盾。从而导致游子在心理上产生对新环境的排斥和抵触,进而产生无依无靠、漂浮不定的浮萍之感。也就是诗人的情感一时不能找到很好的寄托,而导致某种情感和精神上的失落。

反应这类的诗词有唐朝王建的《十五日夜望月中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司空图的《漫书五首》“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五花休。

”;少年游》中“夕阳闲淡秋光老”等等,这些均源于诗人、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乡的情怀。在此,那些异乡风物,在游子看来却是“良辰好景虚设”。

(三) 思乡情怀的产生还源于诗词人现实生活的不顺和挫折,人生理想的破灭和追求的失落。

在现实的生活中,诗人、词人为了维护正常的家庭生活,自愿或不自愿地去出使、宦游、从军、考试、经商等,其中他们并不能坦然地在精神和心理上接受和认同这种羁旅行役。当他们宦游不顺、科考落第、或是建功立业的愿望得不到实现,或是官场遭到排挤、打击时,就会对自己已有的人生追求、价值意义产生不同程度的质疑和否定,转而寻求对故乡的怀念,遂产生回归家园的念头,希望以此得到精神上的抚慰。这时故乡就成了游子们的避风港。

,是摆脱不如意现实,寻求精神回归的理想的归宿。

能体现这种情感的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的《绝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柳永的《迷神引》中“旧赏轻抛,到此成宦游。觉客程劳,年光晚”;其《满江红》“宦游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

”等等,可以说不胜枚举。

思乡诗词的情感分类。

中国古代丰富的思乡诗词道出了游子们对对故乡、亲人的执着、热烈而殷切的思念,由此它也成为中国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把这些诗词如果按情感的不同,大体可以分成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怀乡、贬谪思乡等,但这其中不免还有感情的交叉。

(一) 羁旅愁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国古代的行游、赴任、经商等诸如此类的诗人、词人在艰辛的旅途中往往遭受漂泊的苦闷,为此,他们经常借助于诗词来寄托这种天涯旅思的惆怅。

例如,这类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将诗人出门在外时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通过水乡秋夜之景抒发了作者孤清寂寥的乡愁乡思。

又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以及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西风住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李白的“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张九龄的《西江夜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都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游子浓郁的乡思、乡情、乡愁。

(二) 边关思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对于那些从军、行役、边关征战的人来说,常年在外的征战生活使这种乡思之情油然而生,而这些诗人多又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军旅生涯,这类诗人比较典型的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等,反映这种情调的诗词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边关诗人立功未果,归家不能的苦闷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李益的《从军征》“碛里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细品言而不尽的乡思已尽在其中,又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刘长卿的《代边将有怀》“疲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这种感而不伤、忧而不戚的思乡之情便也含在其中。

(三) 思亲念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人们因长期漂泊于外,客居他乡,不免由异乡风物生发恋乡思亲之情。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高度概括有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诗人旅居在外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1】孟郊的《旧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作者将魂魄和信笺一并寄思念中的亲人,情深意切。

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对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王维的《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写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中妻子的怀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寄托了作者对洛阳亲人的一片深情。

四)贬谪思乡。古代正直之人从政,很多都因种种原因而被贬官甚或出京,至偏远之地为官。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落泊与背井离乡的愁思相交叠,便生出无限的感慨与哀叹。

杜牧的《初冬夜饮》云:“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公元842年,杜牧遭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外放黄州,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于是,诗的首句诗人便以西汉淮阳汲黯自比,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遭遇。“客袖”句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第三句忽又插入写景独具匠心,诗人独斟独饮,并未能释忧解愁,于是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如堆簇之洁白梨花。似纯写景,实则生情,寓情于景。

诗人本已孤凄不堪,茫茫夜雪则更加深了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一反问,凝聚着诗**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

古代思乡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在中国古代的思乡诗词中,有许多比较常见的意象,它们大多有着比较固定的内涵。这些意象的运用无疑赋予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经常出现的意象有鸿雁、月、杜鹃、浮萍等等。

下面就几个典型的意象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一) 鸿雁。

鸿雁是游子思乡怀亲情感和羁旅伤感的一个常见意象。鸿雁的南迁北飞往往牵动游子的感情。如隋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王建的《江南杂诗二首》“潇湘回雁多,月夜思故乡。

”;欧阳修的《戏答元缜》“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杜甫的《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李商隐的《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等。

(二) 杜鹃。

杜鹃又名谢豹、子规、杜宇、布谷,因其叫声犹“不如归去”,因而在古诗词中它长充当一个劝人回乡的人格化角色。如柳永的《安公子》中“刚断肠,若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在离情正苦,归期无定的游子听来,杜宇声声,似乎也在劝他归去,愈觉不能忍受乡思之苦。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啼叫,又引起了诗人对萧瑟悲凉之景的别离伤感之情。

贺铸的《忆秦娥》“梨花雪不胜魂断,杜鹃啼血。”中杜鹃啼血令人倍加乡思,伤心欲绝。又如秦观的《踏莎行》“可堪故关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等都以杜鹃的哀鸣寄托游子哀怨凄婉的思乡之情。

(三) 月。

古之诗人多以“故乡明月”或是“中秋圆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他们往往对月思亲,望月多引离愁别绪。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有南唐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等等都是借月寄托乡思、乡愁、乡情的典范。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

一 读懂内容。一 看题目作者 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1 看题目 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 写作对象。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2 看作者 向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二 看意象炼字 意象表达出的情感,炼字体现出的好处。1 看...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 宋词 元曲,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 情 境 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 故园情 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及表述

1 形象 身份 性格。2 诗歌意象 含义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即解释诗句 3 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 寄寓 揭露 什么感情。4 体会意境 客观形象 主观感受 交融了什么意境。5 品味关键词句 含义 手法 表达作用 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6 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 文意 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