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班会教案

发布 2019-08-05 22:38:37 阅读 4123

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一、导入 1. 理念。

是否建立了秩序感,是区分文明人的标志。

用过自己的东西不放回原处,生活会变得杂乱无章;用过别人的东西不放回原处,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感;用公共场所的东西不放回原处,会给大家带来不便……

虽然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要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为什么呢?因为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不简单:

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其他公共场合,不论是独自一人还是有人监督,不论是自己、别人的东西还是公共物品,更不论物品价值大小,都必须做到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父母可以对照下列情形,看看有没有自己孩子的影子:

清晨出门,找不到自己的衣服、红领巾、书包、帽子等;

在学校参加活动,忘记归还用过的器具;

去超市购物,选中了又不想要的东西不放回原处,离开时将用过的购物车、购物篮随手一放;

去书店买书,看过的书随便找个地方插进去……

如果有,就赶紧开始教育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吧!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孩子既能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能处处想到他人,尊重和关爱他人,培养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 描述。

(1) 强调秩序。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首先强调的是秩序感的建立。秩序是有条理、不混乱的状况。良好的秩序能使人产生愉快、兴奋、舒服以及安全的感觉。秩序感一旦失去,麻烦就会来临。

(2) 自觉“归位”

用了东西放回原处,需要有一种“归位”意识。归位意识体现在个人生活中,是整洁的生活状态;体现在公共场合中,则反映出一个人的公德心和对公共财物的责任心。遗憾的是,“归位”的意识在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中似乎并没有完全形成。

(3) 省时即高效。

用了东西放回原处,能帮助孩子节省很多不该浪费的时间,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4)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在公共场合用过东西放回原处,表面上看只是方便了别人,其实也是方便了自己。

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在家把用过的东西到处乱放,下次急着用的时候怎么也找不着。尤其是早晨上学时,找不到红领巾、小黄帽、袜子等等,还要全家人一起帮着找。

这样,不仅给自己添了麻烦,也给家人添了麻烦。也有的孩子在图书馆看书时,看前耐心寻找,看后随手一放,不管他人寻找是否方便,更不尊重图书管理员的劳动。

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从小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21天训练方案。

1. 训练要点。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必须注意一点,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候孩子写完作业没收拾,父母就去代劳,时间长了他们就总也不会收拾。如果总是父母帮着做,孩子会变得依赖父母,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归位”的意识。

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也是让他们学着对自己负责。比如放学回家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书包、外套、小黄帽、手套等物品统统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样,既能保持房间的整洁,还方便在第二天需要时取用。如果哪天他们忘记了,第二天找不到需要的东西,也会立即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过失,应该吸取教训,而不是责怪父母没有给自己收拾。

(2) 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人们的行动是受思维支配的。思维有序,行动才会有秩序。用了东西放回原处,强调的是秩序,因此我们也需要对孩子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一是让孩子尝试固定摆放物品的位置。比如说,放学回家,鞋脱在门廊的鞋架上、大衣挂在衣帽间、书包放在书桌上、红领巾放在床头等。把物品摆放的位置固定下来,能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是教孩子学会将物品归类。比如将书籍、衣物等物品分类,分别置放。

三是告诉孩子选择放置物品的地点应该合理明确,常用的东西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点。不要选择一些难以记忆或难以取用的地方。

(3) 孩子自我约束要严格。

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是否有人监督,都坚持用过东西放回原处。

有些孩子在自己家里能做到保持整洁,用过东西立即归位,可是一出门却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购物时,拿了不想要的东西随便一扔;买书时,翻过的书随手一扔……这就是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一个人没有做好这一点,就会影响其他的很多人。

2. 方法和步骤。

(1) 教育孩子在家里这样做:

一是向父母说清楚自己的目标,父母可以监督和提醒,但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不要帮孩子做他忘记了的事情;

二是父母可以和孩子商定一些惩罚措施,可以由父母来惩罚,也可以由他们自己来惩罚,或者是以他们自己承担后果来进行自然惩罚。比如约定如果回家后写完作业忘记把作业本放回书包,父母可以不提醒他们,第二天也不能打**请父母送作业等;

三是父母加入孩子的计划,家庭成员相互监督。可以参观爸爸妈妈的房间,与自己房间的整洁程度进行对比;

四是做好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五是做到房间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不乱扔乱放东西,用过东西放回原处。

(2) 教育孩子在学校这样做:

一是借用老师、同学的东西要及时归还至原处;

二是运动之后要把运动器材放回原处;

三是在图书室看书,看过的书要放回原处;

四是班级、学校的东西用完之后要放回原处;

五是在学校用餐后餐具要放回原处;

六是可以请老师监督自己,和同学一起培养这个好习惯。

(3) 教育孩子在其他公共场合这样做:

一是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二是在超市购物,要把不打算买的商品、购物车、筐等放回指定处。

三是在邮局或银行填写单据后将圆珠笔放回原处;

四是在书店看过不买的书要放回原处;

五是在图书馆或阅览室,看过的书要放回原处。

拥抱亲情。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三、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三年级“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2、 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学生讲述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己遭遇疾病和挫折时,父母为之作出的牺牲和为之付出的血汗。

3)齐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3、 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3)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通过观察,感受父母的辛苦,利用演讲,表达亲情的无私,激发学生回报亲情的动机。]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 亲情赞颂知多少。

1) 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2)学生自由地歌唱或朗诵赞美父爱、母爱的歌曲和诗文,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齐唱歌曲《爱的奉献》。

好书伴我成长。

活动目的:

1、明确什么是好书,使学生懂得只有多读书才有利于人的提高和发展。

2、 畅谈读书的感想,交流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明确读书目的,提高学生读书的自觉性。

活动过程:一、开场白

甲:勤劳的蜜蜂爱跟花朵交朋友,

乙:奋发的种子爱跟土壤交朋友,

甲:刚强的矿石爱跟烈火交朋友。

乙:有为的孩子爱跟好书交朋友。

甲:好书,能使你畅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

乙:好书,能带你去探索古今中外的趣事奇谈;

甲:好书,能使你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为你指出生活方向,教给你做人的道理。

乙:好书,还能帮你预知未来,展现前景,使你追求美好发愤向上。

甲: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乙:书是人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甲: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书使我们从无知走向成熟。

乙:书给了我们精神的养料。

甲: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乙: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好书相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合:“好书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首先请听演讲:《成长不可无书》(一名学生)

乙:好啊,书对我们来说有一种吸引力,通过读书,不仅能使人成材,更能让我们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接下来请欣赏对口快板《读书大串联》(两名学生)

甲:和好书交朋友有很大的好处,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学问的人都喜欢读好书,都从好书中得到教益,获取知识,受到启发而对人类作出贡献,谁能来介绍一下这样的小故事。(共5名学生介绍)

甲:更可敬的是,一个小小的孩子,为了读书,不顾吃饭、睡觉,为了读书不受干扰,竟然独自一人躲进山洞,这个孩子是谁呢?看了下面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请看录像:屈原的读书洞。

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自古以来,书本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以书会友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小学三年级班会教案

课题 爱护环境。一 班会目的 1 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2 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的深刻内涵。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 3 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二...

三年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2015秋三年级。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步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滑坡。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