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发布 2019-07-28 01:17:57 阅读 7972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 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一语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具体见记叙文指导)

一、记叙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二、三大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 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戏剧。

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线索:

1、把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线索的一般特征---在结构上贯穿全文,常有的明显的语言标志:

1)在文中反复出现2)标题。

3)根据段落之间、各部分之间、段与中心之间的关系,寻找能你根据文章材料、贯穿文章各段的线索。

五、记叙的顺序。

1、顺叙好处:思路清晰

2、倒叙好处: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先写结局);有利于突出文章的重点和主题,使文章详略分明(先写后面的要事,再由倒转叙)

3、插叙好处:(1)清楚地交代原因或事情的来龙去脉2)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3)突出文章的主题4)情节曲折有致,使行文有波澜。

六、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使内容真实,读者读起来感到真实亲切。

2、第二人称用直接呼告的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读者感到亲切,容易引起共鸣。

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多方面自由叙述;从全知的视角看问题,显得客观真实。

4、第。二、三人称交替有利于扬长避短,既增加亲切感,又显得客观真实。

七、五种表达反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1、描写人物的角度:a外貌(肖像) 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描写景物的角度:a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c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b颜色形状态势声音气味质地味道···

3、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的心情或性格、形象。

3)反衬人物的心情或性格、形象 (4)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4、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往往是点睛之笔。

抒情又有:(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 间接抒情(寓情于物、寓情于事、寓情于景)

5**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有下列作用: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的心境、情感思想或性格、形象。

3))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5 暗示社会环境,展示世态风情(《孔乙己》开头) (6)奠定情感基调,为为后面的内容张本。

张本:为事态发展与现做的安排;作为伏笔与先说在前面的话。

答题时要分清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回答。

6、剖析人物形象:(1)、抓住描写分析性格,评价形象。

2)、从对比中剖析人物性格的成因。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体验情感。

7、记叙文的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深化:由表面、字面到本质的深入;升华:思想、精神境界的提高。

8、记叙文的题目:(1)线索 (2)概括主要内容 (3)暗示主题 (4)一语双关。

问题目的作用,一般先答字面义,再答含义(表现了···主旨)(有的题目还用了比喻)

八、常见写作(艺术、表现)手法:

先抑后扬、铺垫、伏笔、对比、反衬、衬托、烘托、 以声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

化静为动、 托物言志拖物寄情(《金色花》)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理于事以小见大。

象征:托义于物,借此言彼。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具体形象的暗示抽象的,针对全篇而言。

九、常见结构特色:一线串珠承上启下前后照应文题照应段首排比(并列有序、层层递进)

十、常见语言风格:

含蓄隽永明快活泼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幽默辛辣朴实亲切

十。一、常用赏析方法及作用:

1、比喻:(在诗歌、散文、**、记叙文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在议**中)比喻说理,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论述的浅显明白、通俗易懂,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深奥的(复杂的)··特点变得形象具体简单,通俗易懂。

2、拟人:运用拟人,把···人格化,使···具有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

3、排比a(记叙文中)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酣畅淋漓地描述了··的··特点,洋溢着··情感。

、(议**中)运用排比说理,富有气势,使···道理或观点更鲜明,论据更充分,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c、段首排比:清晰概括地反映了本段的内容;使文章思路明确,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4、顶针:使···内容接续,如行云流水。

5、叠词:使层度加深,更突出···特点。

6、骈文、短句、散文诗: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7、动词:a、一字传神):运用··字,(把···人格化,使它具有人的情感),非常具有表现力,把···的···特点描绘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神形毕现、活灵活现、惟妙惟肖)b、运用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主题或···情感。

8、哲理句:这句话富有哲理,告诉人们 ··哲理(或启示)

9、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起思考,调动兴趣;突出···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

10、反问:语气有力,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1、过渡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过渡,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使上下文连接紧密。

12、通感:运用同感的手法,将···觉化为···觉,巧妙鲜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的··特点。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13、化静为动:运用··字,把···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使人们眼中的···生机勃勃、灵动活跃,极富动感。

题目举例。1、甲乙这两个词是否矛盾?不矛盾,因为甲指的是···乙指的是···

例:“园子里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似乎”指的是已隔了七八年,时隔很久了,而“确凿”指的是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虽然隔了很久,儿时的乐趣却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2、 甲词能否换成乙词?

不能,因为乙是···意思,甲是指···句中是指···所以要用甲。

例:“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的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一句中的“淘洗”能否换成”洗涤“? 答:

不能,”洗涤”是清洗的意思,”淘洗”是指洗净杂质, 句中是指海水洗去了贝克肉体的残迹,只留下了贝克,所以要用”淘洗“。

现代诗歌阅读:

1、 认真诵读,仔细体味2、结合诗人生活、写作背景。

3、 把握意象,联想画面,体会意境4、体会情感,理解主旨。

5、 品味语言特色 6、鉴赏艺术手法。

古诗阅读---律诗句叫首联句叫颔联句叫颈联句叫尾联。

一、 弄清“写什么”(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还是在表达对生活、生命、社会的见解);“怎样写”

二、 了解诗人的生平、社会习俗或社会背景。

三、 词句、名句理解赏析要联系全诗体会。

名句一般是有的感人肺腑,抒发真挚的情感;有的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四、 要领会意境(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相融合的境界);把握主旨(全诗要表达的感情)

散文阅读考点针对练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荡里莲花。曹艳春。当马家荡千亩莲塘倏然跃入眼帘时,那一刻洋溢于心底的喜悦,只化作低低的倾诉 原来你在这里!莲塘的上面,天,蔚蓝的,像刚出水的芙蓉,清新怡人。偶尔一两只小鸟,在这蔚蓝的天空下,扑腾着翅膀,随风而去。我站立的地方,是一弯碧水萦绕的莲塘,莲塘很宽,水面上布满了...

中考物理 常见易误解考点归纳整理

一 声学模块 1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 粗细 与频率有关,还与发声体的长短 粗细 松紧有关。2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强弱 大小 与振幅有关,还与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 音色是用于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有关。4 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声音产生了人耳未必能听到 如 超声...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一 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 字面 中心 生活所谓 字面 中心 生活实际 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 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