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上 历史第三单元检测题第三大题成语故事

发布 2019-07-26 06:58:37 阅读 4662

七(上)历史第三单元检测题第三大题成语故事。

一、揭竿而起:砍了树干当**,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秦朝末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造反时,为了制造**,就定下两条计策,按计行事。吴广预先在一块白布上写上“陈胜王”三字,塞进买来的鱼腹中。第二天厨师剖鱼时发现了白布,把这事传扬出去,装丁们议论纷纷,都对陈胜另眼相看,然后,吴广趁着黑夜,在远处丛林中点起篝火,学着狐狸的声音叫:

“大楚兴,陈胜王!”壮丁们在半夜里听到叫声,都说是天意指示陈胜将来做皇帝,都拥护他,决心跟着他闯天下。

陈胜、吴广见时机成熟,趁机杀了两个看押的军官,召集九百名壮丁,宣布起义。壮丁们早有准备,齐声欢呼,一致赞同起义,推举陈胜、吴广为首领。于是陈胜自封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定国号为张楚,正式起义。

起义军首先占领了大泽乡,乡亲们纷纷送饭送水慰劳他们,年轻人争先恐后报名参军。起义军队伍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人,**和旗帜都没有,他们就拿木棒做刀枪,砍下竹子当旗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带领起义军浩浩荡荡上了战场。

二、四面楚歌: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三、约法三章: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

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

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

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

”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