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导学案

发布 2019-06-04 12:36:37 阅读 7203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导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古诗歌抒情的方式。

2、把握思想感情题的答题模式。

二、先学后教:

一)、直接抒情。

1.知识梳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温柔敦厚,内敛含蓄,少有热情奔放,袒露胸襟。但不代表每首诗都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诗的尾联,词的下片,往往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地方。

抓住了直抒胸臆的句子,就抓住了诗歌之核心。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知识梳理。

借景抒情,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的。

把握思想感情,就要分析景物的特点。

2).演练体悟。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2、托物言情。

1).知识梳理。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到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解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辨物明志,把握主旨及情感。

2).演练体悟。

题榴花。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3、即事感怀。

1).知识梳理。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即事抒怀,感情蕴含在叙事之中,故要分析所叙何事,事合何情。

2).演练体悟。

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①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4、用典抒情。

1).知识梳理。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诗歌中的典故,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事典所引的古代故事,包括历史故事、传说故事、诗文掌故等。

语典是指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会有意无意地袭用和化用前代或他人诗歌中的成语名句。用事典的方式有:

正用与反用。所谓正用,即正面应用原典的意义,大部分用典属正用。反用,是就原典反其意而用之。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王孙自可留”就是反用之例。

明用与暗用。明用即是在诗中一看就知道。暗用指在诗中,即使读者不知诗人在用典,也能读懂。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粗看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清浅平易,流畅自然,其实诗中就用了几个诗文故事。

用典抒情,就要明白典故的意义,把握用典方式,体会其中的情感。

2).演练体悟。

宿云梦馆。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该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典故?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三、由例及理: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10湖南卷)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四、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0北京卷)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二、(一)2.雁之“孤”“远”,日之“寒”反映出作者告别友人、浪迹天涯的孤独、飘零之感;云“淡”,暮天红霞灿烂,又衬托出离别后的凄凉之情。

解析理解景中情,关键在于对景物作具体分析,从中开拓出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2.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解析由物及己、由浅入深,先答对榴花的感情,再答对自身的感情。咏物诗的感情要把握注意“物”与“志”两方面。

三)2.①诗人怀乡思归的急切之情。②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解析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中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扑面而来。作答时宜兼顾双方之情。

四)2.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渴盼归家的思想感情,既亲切自然,又增加了诗的内涵。

解析诗中的典故蕴藏着诗人的情感。

1.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2.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前四句写景,萧条低沉,为下文抒情张本。中间四句“东流水”“无定端”表达时光易逝、世事多变的感叹。九、十句雀占鸾位,表达小人得势、壮志难抒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