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5-22 20:55:14 阅读 5525

设计、执教:高楼镇卓海小学汤亚飞。

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执教:高楼镇卓海小学汤亚飞。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准确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学习写作方法,练写游记。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颐和园》这一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老师也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和美丽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尖,去感受颐和园的美丽。学习作者的写法,读课文,学作文。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1、请同学们选几个句子说一说或者选几个句子读读,什么句子呢?注意:你们选的几个句子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骨架。

2、“骨架”就是指课文的提纲,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勾画出这篇课文的提纲。

3、学生自由读、画出重点句子。

4、指名说或读,教师适时点评。(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板书“游赏”,把游玩的过程记下来就是游记,反过来也叫记游。你看我们刚才勾画出来的课文的骨架,就是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

6、引导学生再读,抓住“美丽”一词,学习首尾呼应。

7、说说共游赏了几个景点,学习移步换景。

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1、选择重点段落齐读,如“登上万寿山”一段。抓住重点词“景色”。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写了哪些景色?

3、学生回答,引导分类。

近处: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游船、画舫。

远处:城楼和白塔。

4、分组分层次朗读。

5、小结,板书: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三学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1、再读“登上万寿山”一段。(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有树丛、琉璃瓦屋顶和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上,画舫在湖面滑过。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白塔。)

2、引导学生与课文相比较。

3、再细细品读,感受形容词与比喻的用法。

4、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说句子。

5、小结,板书:三学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三、拓展练习。

1、小结。这节课咱们是读课文并且学写游记,学了三种方法。从全文构思来看,首尾呼应,游览的点要一个一个地细细来写。

在写一个景点时要先总说一下,然后分层次描述。在描述过程中把简单的写地复杂一点,把枯燥的写得生动点,加上形容词,用上比喻,就把美好的景物展现在我们眼前。

2、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篇游记。

板书设计:读课文,学作文。

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三学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组内教研课教学设计。颐和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八道河子镇中心小学梁远欣。教学目的 1 巩固识记生字,积累美词美句。2 品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教学难点 掌握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 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走马观花初游 颐和园 这节...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1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优质课教学设计。17 颐和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向阳中心小学申妮娜。17 颐和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向阳中心小学申妮娜。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石 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 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乡亲们纯朴 勤恳 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 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