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比赛场次》数学教案

发布 2024-05-09 07:00:09 阅读 7889

为方便教学,数学网整理了北师大版六年级《比赛场次》数学教案,此教程仅供参考学习,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下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重点:学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用语言描述。

设计意图:“比赛场次”的问题在三年级学生有过接触,但是球队数限制在4支以内,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通过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让学生体会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也包括列表、作图的策略等,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类似的比赛问题。

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知识的遗忘,先复习相关的知识,唤醒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再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动手画一画的活动中感知列表、画图方法只适合队员数比较少的情况,当队员人数增多,列表、画图的方法比较麻烦,引起认知冲突,引出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必要,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找规律,在交流互动中发现规律,最后让学生带着学到的发现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经验的激活。

1、课前谈话、切入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看体育比赛吗?老师带来了一组比赛的**(课件:

拔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我们学校秋季乒乓球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乒乓球队共有8名队员,教练唐老师准备让每两名队员都比赛一场,一共要安排多少场比赛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老师解决比赛中的场次问题。

2、板书课题:比赛场次。

3、回忆旧知:

师:在三年级同学们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请看题:

六(1)班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你还记得当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吗?请你在草稿本上做一做。

4、交流方法:

a、画图法:

展示画法,并交流用什么代表人数,用什么代表比赛场次。

b、列表法:

如果用画“√”比赛一场,交流在哪些格子画“√”哪些格子不画“√”弄清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不错,能很快地回忆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

二、应用旧知,经验的冲突。

1、提出问题。

唐老师安排8名队员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队员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你能尝试应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2、交流反馈。

出示学生作品(展台)

问:能很清楚地看出比赛的场次吗?为什么?

出示课件:如果我这样画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连线很多,容易数错。

那大家想一想,如果用**呢?

生:列表要列很多,很麻烦。

过渡语:刚才4名同学比赛时,我们能用列表、画图的方法很清楚地看到比赛场次,8名的时候就不容易看清楚了,说明列表和画图的方法只适合什么情况?当比赛人数很多,甚至更多时候,用这种方法就不太方便了,那么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简单的更合适的方法?

三、寻找规律,经验的生成。

1、要研究什么?

师:刚才大家也看到了,随着比赛人数的增加,比赛场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看来比赛人数和比赛场次之间是有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有必要去研究一下。

2、怎样进行研究。

师:怎样进行研究呢?请你想一想。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接下来我们就两人一小组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之前想给同学们一些温馨建议:

a、一人画图(表),另一人记录。

b、从简单2人比赛开始,逐次增加比赛人数,每增加1人要弄清楚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增加了几场比赛,并从记录结果体现出来。

c、想一想,比赛人数和比赛场次之间有什么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师:能看懂吗?对于第2点建议你是怎样理解的?

模拟情境表演,做到图形结合,让学生的记录便于观察,得到规律。

师:怎样画图,怎样记录,大家都弄清楚了吗?下面就开始活动吧。

3、画一画。

相互交流发现的规律,集体反馈。

师:你是怎样研究的,得到了什么规律?

强调比赛人数要在前面人数的基础上加几,为什么要加这个数?

4、说一说。

问:什么数相加?从几开始加?加到什么数为止?

归纳规律:连续自然数相加,从1开始加到队员数减1为止。

如果有10名队员呢?要比赛多少场?n名呢?

你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1:也可以从7开始加到1

生2:可以用8×(8--1)÷2=28(场)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课堂回顾: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比赛场次这个问题的?

师小结:从简单情形开始,借助画图、列表来寻找规律,利用规律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经常用到的方法,以后遇到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四、应用规律,经验的升华。

1、如果有10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比赛结束后,每两名同学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找找规律,求出结果。

2、想一想,画一画。

学校体操表演队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一旦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这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

如果每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6分可以通知到多少名同学?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以上就是分享北师大版六年级《比赛场次》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如有疑问可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欢迎继续关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反思

比赛场次 教学反思。比赛场次 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借助 比赛场次 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 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课堂中,应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的空间,采用对比 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1 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利用学生都喜欢看动...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三单元比赛场次教案

教学目标 l 了解 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 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会用列表 画图的方式 字母排列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休会图 表的简沽件和有效性。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同学们,在上周的运动会上经过我们全班同学的奋力拼搏我们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知道吗,体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达标检测 1

比赛场次 达标检测 1 1.填一填。1 五年级4个班要进行篮球比赛,每2个班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 场。2 六 1 班要从6名候选人中选出2人参加校舞蹈比赛,一共有 种不同的选法。3 一次围棋比赛,20个选手,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小组内每两个人都要比赛一场,这次比赛小组赛一共要比赛 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