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应县四小王丽

发布 2024-04-30 23:45:10 阅读 334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四小王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56——58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经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的大小变化了,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教具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出课题。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例子吗?

用放大镜看书,实物投影仪,**,绘制图纸等)

过渡语:看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在生活中还真是处处可见啊。

二.探索新知。

1.理解什么叫放大缩小。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怎么理解放大和缩小?

学生可能理解为放大就是把**拉大点,缩小就是把**拉小一点。)

师: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这种理解对不对呢?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

师:老师拿这张**到照相馆去,照相馆的师傅把**给放大了,你们给老师一个建议,老师还要不要这张**了?

不要,**都已经变形了,看不清楚了。)

师:对了,那就要求我们在放大或缩小时不能变形,(教师板书:图形不变形)那么按什么样的要求放大缩小图形才不会变形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把图形放到方格里观察。

2.**在方格纸中按怎样的规律来把图形扩大或缩小,才***图形不变形。

师:现在以这个长方形为例,我准备把它放大,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

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长边和宽边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吗?长边和宽边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指导学生说出只有长边和宽边都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图形才不会变形。

师:出示缩小后的图形,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指导学生说出长边和宽边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这个图形也不会变形。

师:课件出示。

生:齐读。3.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出示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生:读题。师:想一想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师:现在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在方格纸中,一会把你们的结果告诉老师。

生:汇报。师:我们验证了图形的各条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图形不变形。那如果要把一张**缩小,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师:我们一起把刚刚放大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在方格纸来中试一试。

生:汇报验证结果。

师: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按一定的比进行扩大或缩小,**形状才不会变。那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和你们原来生活经验理解的**放大或缩小有差异吗?

生:有。必须要按一定的比进行扩大或缩小。那这张**(出示**)你会给照相馆提出什么建议?(**的各条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就不会变形了。)

三、练习巩固。

1.58页做一做。

2.练习九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设计。玉潭中心小学左杏。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56 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2.通过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堂活动设计单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堂活动单。班级姓名 活动1 阅读课本p59页的内容。1 课本的四幅图,分别呈现了照相 放大镜 投影 人的影子这四种现象。其中把物体放大的是把物体缩小的是。2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放大或缩小的现象吗?各举一两个例子,然后和同伴交流一下。放大的 缩小的 活动2 1 按2 1画出上面三个图...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后反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后反思。一 创设情境,感知表象 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我采用了学校升旗仪式上本班三名旗手的 入手,请学生欣赏 通过太小看不清楚需要放大 放大到一定程度 开始模糊就需要缩小的感知,初步建立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表象。再通过判断生活中常见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