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学实际

发布 2024-04-30 21:30:09 阅读 7920

《图形的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2.能在具体情境中,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3.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并应用图形与位置的知识。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或小黑板,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同学们,你们喜欢野外考察吗?是呀,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开发智力,还可以增长见识呢。最近,一支森林考察队就到大鸣山进行考察。

瞧,这是他们活动范围的地形图。仔细观察,结合图中呈现的数学信息,你都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课件出示课本80页的情境图)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互相交流补充。3.全班反馈交流。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回顾梳理。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说法:某某地点在某某地点的什么方向。(2)谈话:

你想到了运用“东、西、南、北”等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这幅地形图上,除了可以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来描述这些地点的位置外,你还学过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能出现运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只要说的有道理,都应以肯定。

3)谈话: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意外发生了,当他们走进大鸣山时迷失了方向。要想在天黑之前安全准确返回大本营,该怎么办呢?

利用地形图中各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能更准确的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呢?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谈到有关利用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谈话:大家能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来想办法,真好。

考察队中的一名队员也和你一样聪明,他们结合图中各地点的位置关系绘制了这样一幅平面图。(出示课本中左面的图)

有了这样的平面图,要想准确确定大本营的位置就该怎么办了?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以及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内容。

4)谈话:在平面图中,除了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外,我们还学过用什么方法确定位置?学生可能谈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师相机引导:用数对也是确定位置的好办法。考察队员也想到了这样的办法。(出示课本80页右面的图)

仔细观察,想一想大本营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某一地点的数对是(4,1),这是**?宝塔的数对是多少?再仔细观察这幅平面图,说说考察队员要想从大鸣山返回大本营可能经过哪些地方?猜猜他们怎么走的?2.引导建构。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考察队员解决了难题。大家在解决问题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善于换一种思路去思考,所以想到了不同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咱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确定位置时我们还用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师相机完成板书。

3)谈话:大家说得对,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但可以描述或确定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还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位置。你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一下咱们学校或者教室里、你身边某一物体的位置吗?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课本80页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对于路线的描述,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2.课本8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3.课本81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方法。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一)填空题。

1.在平面图上通常确定的方位是:上北下()、左()右()。2.下图中,b点在a点东偏北的方向上,也可以说b点在a点北偏()的方向上。

3.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方格上的点来表示,再用数对来描述点的位置,如a(5,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行。b(1,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列,()行。

4.王东在班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7,4),那么王东坐在教室的第()列,第()行。

5.小明看小兰在南偏东45°方向上,小兰看小明就是在()45°方向上。

6.观察下图。学校在小明家()偏()(度的方向上,距离是()。二、选择题。

1.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学校在公园南偏东45°方向上b公园在学校南偏东45°方向上c学校在公园南偏西45°方向上。

2.广场为观察点,学校在北偏西30°的方向上,下图中正确的是()。板书设计:图形与位置。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设计。玉潭中心小学左杏。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56 5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2.通过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堂活动设计单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堂活动单。班级姓名 活动1 阅读课本p59页的内容。1 课本的四幅图,分别呈现了照相 放大镜 投影 人的影子这四种现象。其中把物体放大的是把物体缩小的是。2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放大或缩小的现象吗?各举一两个例子,然后和同伴交流一下。放大的 缩小的 活动2 1 按2 1画出上面三个图...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后反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后反思。一 创设情境,感知表象 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我采用了学校升旗仪式上本班三名旗手的 入手,请学生欣赏 通过太小看不清楚需要放大 放大到一定程度 开始模糊就需要缩小的感知,初步建立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表象。再通过判断生活中常见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问题情境,...